【同读一本书 杨雪雪】
2016-2-20-093:《谈话的力量》
正文:如果我要求他们来看我,并且不来的话就对他们冷眼相待,那时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我对待他们更好的话,我打赌他们一定会愿意来的。90%
思考: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常常要求下属应该做这,做那,常常抱怨下属不理解做上司的压力,也常常的埋怨上司对待自己不公平。可是,每当我们心中有这些抱怨时,我们又有几人问过自己,自己又有什么变化呢?
作为上司,当我们抱怨/要求下属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是否做出了榜样?对于这一点,我最近的体会很深,比如:
作为店长的上司,我常常会要求店长们多学习,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学习状态,向前冲的劲头直接关乎着公司的未来。但是这些店长的风向标是谁?是我!我必须走在店长们的前面才能让他们不会迷失方向。尤其学习、读书还是我强制店长们加入的。可是,这段时间对于学习、读书我却没有做好,光喊口号让店长们去做,自己不做,店长们凭什么跟着你干?榜样的作用在哪?
思考:如果下属的上司连自己要求的都没有做到,那下属们最后还会尊重你吗?
作为下属的我们,当我抱怨上司不公时,我们是否想过是不是自身确实存在问题,导致出现不公现象的发生?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人已经发生改变,只是自己还在一成不变的维持着原来的自己?比如:
DDM品牌的诞生让我感触颇深,原来的管理方式包括管理思路一直停留在米奇的模式上,那时的我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压力,认为米奇的经验已经够丰富,出现的问题应该可以应付。可是,随着李经理要求的越来越高,店铺面积越来越大,流程规则要求越来越细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还停留在原来,米奇和DDM两个品牌完全不一样,老方法/老经验在这个新品牌中已经完全用不上。那一刻,突然感到万分的被动,那一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与要求相差一大截,那一刻,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摆在面前,那一刻,不是拥抱变化,而是在逃避变化。
思考:作为下属本人,如果自己都没有跟上公司前进的步伐,跟上上司的思路,又有什么权利抱怨上司对自己的不公呢?
所以,当今天再次看到这段话时,内心立刻引起共鸣,是的,自己不改变,谈何去要求别人?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