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了个词儿,叫软瘾。它是指一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情绪。是一种游离于爱与痛边缘的现代情绪。美国心理学家Judith Wright是如此描述它的:“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不知道电脑和手机被发明之前,人们是否有软瘾、什么瘾,但似乎不像今天这么集体性焦虑和无安全感。刷手机、刷微博、和人无关痛痒地聊天、明明什么都不缺却依然刷着消费软件都属于软瘾的范围内,即诸多让人获得短暂快乐且无意义的同时又让人慢慢丧失斗志的行为。现代人对此太了解不过了。记得很早以前就有细心的人发现在地铁里或公交车上看到所有人都在看手机的景象并提醒大家要注意,时间来到了今天,已然无人关心这个情况了,不低头看手机反而看起来有些奇怪了。
昨晚去健身房锻炼,在一组和下一组动作之间的短休时,本想坐在长凳上发发呆,但发现坐在那儿静静地发呆是个挺尴尬的事儿,加上我本身十分社恐,便又不自觉拿起手机看。从前,一个人坐着发呆是很正常的事,可今天的无所事事就会令人恐慌。其实人怕的不是别的,最根本的是怕自己不忙,不忙就显得不如别人努力,把眼光和精力都盯在别人身上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渐渐自然忘了自己想要什么。所谓的卷也分真的卷和假的卷,多数人是假装很努力。假如一个人在工作之余默默读书、学习新的技能,看起来ta什么也没做,但很可能在几年后会做个什么大事。
不能说上面的人让这个世界如此快速是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底层人民我们无从揣测,只有做好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周五的雨天格外使人困倦,如果在被窝里眯着自然很舒适;如果一个有计划并知道努力的人偶尔眯一天也没必要有自责感,短暂的休息不会对未来的成功有什么影响。就像从前的人爱发呆,那不是不努力,起码让自己知道什么行为是真努力,什么是假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