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人体的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十二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十二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有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要跟着我一步一步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十二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十二经络排列来看,是按两组来分,一组是按手足分,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时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六条经络,足、腿上有六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及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所以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和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就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所以就排在外侧的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使用经络的时候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间的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之间的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平衡。身体与经络的平衡是要根据你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要先按摩阳经以补足正气,要等身体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关系,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泄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泄。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泄。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泄。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