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参加过课外辅导班,哪怕是学校老师寒暑假办的辅导班我都没有参加过。原因有两个:
1、穷。上学已属不易。
2、家里人是那种传统的读书观念。别说参加兴趣班,看个课外小说都是不务正业。
这样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
1、跑步,跳远,扔铅球(我是比较好动的,学校免费的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曾是我的强项,除此之外我没有任何一项才艺。高中之前还好说,都是村子里的孩子,家里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可比性。
一踏入高中校门,差距就来了,高中是县里的重点高中,除了一部分农村的孩子,还有大部分的县城里的孩子。甚至这种差距从军训就开始了,军训在8月底9月初,天气异常的热,现在知道除了热,还有一个叫紫外线的东西,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快速变黑的东西,而我对它天生没有免疫力。为期9天的军训下来,我母亲见到我,眼泪差点没下来,带着泪花说,怎么这么黑了,也瘦了。而县城里的孩子就好很多,因为他们从他们的母亲那里提前知道了一个叫防晒霜的东西。专门隔离紫外线的。而我们几乎什么防护措施都没有。
军训的时候也有休闲,那就是拉歌。班主任从学籍信息,还有他的慧眼,甚至就和同学家住一个小区里面,对学生情况很了解。迅速挑出能担任文艺委员的学生,带领大家学唱军歌。人家不用学就会,我们这些村里来的孩子,能两三遍就学会的就算是比较聪明的了。军训结束有个军事汇演,就这几天的时间,我们班一个女同学和另外一个班的女同学,竟然有时间排演了一个舞蹈《军中姐妹》,跳的非常好,活泼灵动,英姿飒爽服装也到位,对于枯燥的军训来说,真的是一道靓丽的能闪瞎眼风景。
后来在枯燥的高中生活里,不断涌现出一批学习好,才艺好的学霸。这些学生是老师眼里的宝贝。有会跳舞的,会唱歌的,会朗诵的,会打篮球的。有的可以搞到娱乐设备,电视影碟机,每两周一次的班会可以给大家放放电影,放松一下,慢慢的这些人成了班里的干部,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这也进一步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而我靠着一股韧劲儿,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的10名左右。学习、读书、做练习,一点也不敢松懈。这也证明我能力真的一般般。那时候我都纳闷高中学业这么重,那些学生怎么做到的还能班里前10名,还能多才多艺。说不定才艺和文化课的学习真的是相辅相成的。而现在知道,人脑是有严格分工的,各个部分的皮层都各司其职。如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数学计算等能力较强,右半球对图形、音乐、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强。科学使用大脑,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对大脑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能调节大脑继续有效地工作。所以现在看,他们既能做到学习好,还能学好才艺,一方面跟能力有关,还有一方面是科学用脑。
2、另外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看了不少小说。(堵不如疏)家里越是管得严,小说就越是有近似魔力的吸引力在勾引你。小学用本子纸和同学换神话小说看,初中班主任家里有很多书,高中不少同学有不同的很多书,大家相互借着看。都是不敢带回家的。高考完了,我才敢买回家第一部小说。
上大学之后看的书就更多了。大学里的图书馆很大,书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这里就不说了)
还是继续说活动的事儿。
很多东西要从小培养的。比如舞蹈,比如轮滑,比如篮球,因为上大学之后,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即使不收钱,也参加不了了,学不会啊。只参加了一些得心应手的,自己能应付的来的,比如读书会,比如跟专业有关的一些社团。
所以只要有机会还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的好。七天封闭式夏令营冬令营更好。
有的时候作为活动的旁观者,觉得有些活动组织的不够好,意义不大。但是也许从孩子层面来讲我就是那个传统保守老掉牙的家长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