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一片片(我的研修报告)

我的研修之路

研修课程已经结束很久了,同修们的书籍也已经陆续拿到手了,而我的研究报告一改再改,不知从何写起。

还记得下定决心要参加2020年的研修班时,要求发个人资料,还要求面试。青红老师约了几次时间都不合适,最后决定电话面试。面试中青红老师介绍了研修班的种种门槛,九十天的魔鬼训练还不是终极版,终极版是要在这就是在就是天后根据研修所学出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通关证书,才可以进入中极研修。

初次听到要出书,心里很是兴奋,觉得一定不会拖后腿的。青红老师几次确认,我也斩钉截铁的回复:没问题的。

第一节课就是自我介绍,有远程的有现场的,听着同学们的介绍,才发现我真是太普通了,同学们有的是开公司的,好多是老师,警察。这么优秀的团体,俗话说让自己优秀首先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互相进步,瞬间有了点压力。课上李老师说到了分子和分母,做分子还是分母,不是现在决定的,而是在日后的每一天,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走到最后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只要坚持到最后,就是最有收获的那个人。我的内心也给自己明确了方向,要向着分子努力,坚持到最后。

跟随李老师学习的这三个月里,从最初的心浮气躁到现在的沉淀,每一课每一步都认真走下来,就像积雪一样,一点点积累。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对自己的了解也慢慢加深。给自己的书取名为《最初的积雪》,灵感来自于曾奇峰的一段讲课,犹如曾奇峰老师所说的:“你和来访的关系建立到什么程度,从来访展示给你的越深、越是人生最初始事情,就能看出”。我想通过初级研修,在心理咨询这条路上最初积累的“雪”都是积极正向的。有这么几个瞬间,让我记忆深刻:

一是:所有的人际关系困扰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网络有句话“学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今生”,我体验很深,课堂中以为自己学会了、学懂了,但是到了生活中,却还是挑剔、指责各种鸡毛。有时候在当下能明白自己的挑剔不是针对的别人而是针对的自己,因为外在的世界都是自己内在的投射。你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内在有的,你内在没有的,你不会看到的。

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难的,换位思考就是解决办法,当你可以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你就能共情到别人,知道别人和你是不一样的,自然想法、做法都不一样。接下来就到了知道自己知道了,你明白别人和你是不一样的,自然就少了很多冲突。最后就变成习惯,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了,不用刻意而为之了。


从教室内走入教室外,从理论走入生活,让学到的东西真真正正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从李老师课堂中学到的法门之一。

想要用好这个法门,我学会了内省。每次冲突出现的时候,如果当下能觉察到,立刻停止攻击,语言以及非语言。让自己停下来,古人所说的三思而后行,真是太对了,避免了太多的“不自主的伤人”。

一次,和男朋友一起吃饭,在吃饭过程中看到他用餐的方式(喝汤的时候,一手汤勺一手筷子,瞬间又想告诉他这样不合乎礼仪,觉知到自己又把别人当自己的时候,就立刻停了下来。脑中尝试先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习惯。我为什么觉得不合乎礼仪?和我的生活环境,我的习惯相关。

二是:心理学的思维,心理助人的意识

李老师说心理助人意识比心理助人能力更重要!在被李老师虐过好几次后我终于有了点体会。

来访的每一次对话,都不要先急着回答,要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问,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也就是老师常讲的Question/Problem,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解决来访问题的关键。

在实操过程中,记得有一个来访说自己现在对伤害自己的那个人一点都不恨了,却对在自己落难的时候离开自己的前妻,一提起来就恨的牙痒痒。在听到来访的描述想起了老师讲的对立统一原则,手心和手背、爱和恨是同时存在的。感觉到来访对前妻还有爱的时候,但却无法挽回,因为前妻已经再婚并孕育了他们的孩子。而自己也开始准备组建自己的新家庭。但和前妻之间一直拉扯着,他觉得是恨,前妻对自己的无情、对孩子的无情、没有留一点余地给两人人。

在帮助他梳理情绪的同时,慢慢让他发现自己满载的恨意背后依旧是存在爱的,需要和前妻的这段关系,做个告别。

三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知道自己不该干什么要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

给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改变能改变的;

给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

给我一颗智慧的心,让我区分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在离开课堂回到工作的场合中,咨询师伦理就好似悬在我头上的那把剑,什么是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什么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比如说抑郁症,明确诊断的抑郁症属于心理医生的范畴,而咨询师只能在心理医生医嘱下去配合进行心理咨询。

要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咨询师不是上帝,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对于自己胜任力外的来访,要及时转介。

四是:疾病性获益

疾病对于来访来说,获益部分是对自己的保护。

遇到一位来访,14岁觉得自己情绪有问题,时而高兴时而低落,更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落泪。了解后才知道,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一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告诉父母,父母都觉得她是没事找事,后来反反复复的情绪依旧困扰着她,她尝试再一次告诉父母,描述自己的情况真的很不舒服,父母觉得因为疫情,她太闷了,就想着让她出去玩。

又过了半年,她自己在手机上做了SDS的测试,告诉母亲自己真的有点抑郁的样子。在母亲的眼里,乐观开朗的她怎么会得抑郁呢?不是很能理解。后来通过她干妈找到了我。和她聊天过程中,发现有内向的部分,有抑郁倾向,但不是抑郁症。这个被她称为“抑郁”的病,让父母慢慢重视到了她,她不再是那个乖乖的、开朗的,让父母不费心,一心照顾弟弟。“疫病”也是她的心声:爸爸妈妈你们别忘了我,我也是需要你们照顾的,你们看看我现在真的很难受。

看到问题积极的一面,尝试着去了解来访问题发生的原因。做到理解来访,并协助来访理解自己。


[if !supportLists]五、[endif]来访者是活生生的人

一次视频咨询,对方是一个年纪稍长的女性,自述自己也是心理学爱好者,在学习心理学会后有些时候会感觉自己没用,明明看出来问题出现在哪里,却没有办法改变,不能做些什么,帮助不了亲人朋友,困惑来咨询。

了解过程中,才发现,这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但事实总是不如意。

咨询后反思自己在和她交流中,有很多先入为主的思维,因为没有遇到过相似的案例,就下意识的去感觉她会怎么做了。没有把来访者当成是活生生的人,很多问题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是不值一提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很严重很难以解决的。

还记得有一个律政类节目中,带教律师说:“你没有经历过别人所经历的,不要轻易的反馈自己了解,对于别人来说那么难的事情,你都觉得很简单,对于对方来说非常的不尊重。

在咨询过程中,要先看到生病的这个人,再看到人的病!

六、色即是空

没想到学习心理学后读懂了《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眼中的颜色,只是光的折射。颜色不在眼中,不在所看到的物体上,而在你的脑中。你只能看见你脑中有的,反之你看不会看到你脑中没有的。

你和是你自己恋爱的。你看到的人,是你脑中的ta而不是真的ta。

七、意识扩大化自我探索

听到老师讲缘木求鱼的故事,明白了用来访者的方式去帮助来访者一定是没有效的。在咨询过程中,容易被来访的故事吸引走,顺着来访的思维去理解来访,这样的效果往往微乎其微。这个时候就想到了老师讲的意识扩大化自我探索,要用和来访相反的思维方式,最起码和他不一样。就如缘木求鱼故事里讲的,来访站在树上让你帮忙钓鱼,首先要做的不是给来访讲道理,树上是钓不来鱼的,钓鱼需要去池塘等有鱼的地方。而是告诉来访先从树上下来,再去探讨去哪里能钓着鱼。

三个月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太多知识与技巧,需要去咀嚼并去实践。三个月只是一个起点,让我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这个行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心理学,参加新阳光李克富老师引领的初级研修课程,原因有好几个。一直以为心理学是很神秘的,懂心理学的人似...
    鑫铧阅读 265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79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7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789评论 1 1
  • 在妖界我有个名头叫胡百晓,无论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晓即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是只狐狸大家以讹传讹叫我“倾城百晓”,...
    猫九0110阅读 3,354评论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