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重光处,自有后来人

爷爷书房里悬着一幅泛黄漫画:一盏孤灯下,老匠人正用毛笔修补残破的古画,窗外月光如银,与案头青绿山水悄然相融。十五岁那年,这幅画带我走进了故宫文物医院。


修复室长案上,张师傅正用自制浆糊拼接《清明上河图》的碎片。显微镜下,他的银发与绢本纤维同样泛着微光。"北宋画师张择端用的是桑皮纸,我们得找到纤维结构最接近的补纸。"他递给我放大镜,虹桥上的贩夫走卒顿时在补纸经纬间鲜活起来。


江南古镇的苏绣坊里,二十岁的苏绣传人小林正对镜临摹古画。她将头发浸入松烟墨汁,用发丝绣出《韩熙载夜宴图》的屏风纹样。"蚕丝会泛黄,发丝却能千年不腐。"她捻着青丝在绡纱间穿梭,古画里的烛火在她指尖次第点亮。


在闽南土楼写生时,我遇见守楼人陈伯。他提着桐油桶走遍七十二道楼梯,将脱落的彩绘神仙重新描摹在斑驳墙面上。"当年建楼的画匠在梁上留了色料配方。"陈伯蘸着朱砂点染门神铠甲,檐角风铃叮咚,仿佛六百年前开工时的回响。


漫画里的老匠人始终背对着观众,但那些经他指尖苏醒的山水,正在故宫展览厅与年轻的面庞静静对望。当我临摹《千里江山图》时忽然懂得,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刻往昔的光彩,而是让古人的心跳继续在我们掌心搏动。千年丹青未老,只因代代都有守灯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榕城茶托 七月的福州像浸在茉莉花茶里。 李之心站在宫巷转角,抬头望见一片马鞍墙的燕尾脊刺破灰白云层,檐角的风...
    之心知念阅读 53评论 0 1
  • 第一章 梅雨惊鸿 黄梅天的雨总带着缠绵的劲道。林晚晴握着青瓷茶盏倚在雕花木窗边,看雨珠顺着黛瓦连成晶亮的帘。茶楼里...
    謎網阅读 40评论 0 1
  • 我的记忆是从三年前开始的。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心理医生的钢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墨痕。 诊疗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药...
    是一是二阅读 63评论 0 0
  • 美术高考生,高考前由于某种原因,唤醒了前世记忆---宫廷画师林清远,由此高考大捷,但是他却没有,上大学…… 林墨站...
    地铁坐飞机阅读 53评论 0 4
  • 第一章:起因 香港四季酒店顶层的旋转宴会厅正在上演一场精心策划的"世纪婚礼"。水晶吊灯在波斯地毯上投下流动的光斑,...
    丢了光的玖玥阅读 14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