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一早跟我开玩笑说,昨天夜里本想烧壶开水喝,但估计我知道了保证会骂他,因为我觉得半夜烧开水的声音太吵了,会吵醒女儿(厨房和女儿的房间紧挨着)。
“你呀,对女儿简直太上心了”。
我们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事事都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尤其是家人。半夜吵醒女儿算是没有考虑她的需求与感受,自然,这样的事,我想都不会想。
而先生呢,他是那种特别爱自己、会照顾自己,事事以自己为先的。半夜想喝水就会把厨房弄得叮当响,然后惹得女儿被吵醒冲他发下床气。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要想少些磕磕碰碰,不就是要多理解彼此,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吗?
但实际呢?很多人不一定会买你的好,不一定会体会到你的好意,我却在一厢情愿的要求对方领情!看似避免摩擦,殊不知,却在无意中制造了另外一种摩擦——我体谅你,你为什么不领情!
反过来,付出了就会想得到同样的体谅。我这么替你着想,你为什么就不能从我的角度出发,多设身处地的替我着想呢?
为什么切成一半的西瓜,你非要从正中间吃,把最甜的自己吃了,剩个西瓜皮给我?我哪次吃西瓜剩西瓜皮给你了?
如此这般,斤斤计较,没完没了。但是我会考虑对方的感受,考虑到冲别人发牢骚会让别人不开心,于是,我便“善解人意”的闭了嘴。可心里却拧着股劲。
在最新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要体谅别人,这种观念深入骨髓,结果长大了才发现,很多人的情绪被压抑了,甚至连大哭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了。
这不就是在说我呢吗!
这样看来,什么体谅他人、具有同理心,根本算不得什么美德。任何以委屈自己、压抑自己为代价的行为,就算表面显得再高尚,也算不得美德。
这几天事情比较多,一直挺累的,早起送走女儿,觉得迷迷糊糊没有睡醒。本想做10分钟静坐冥想提提神,结果半途被老公打扰了(他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些,甚至是批判,我只能背着他冥想)。他让我陪他出门吃早饭,我急急忙忙去梳洗,他却嫌我耽误了时间,怕接下来出门会来不及。好不容易出了门,他才知道,我已经吃过了早饭,就是为了陪他而已(不陪他怕他不高兴)。
这样看来,我真是体谅过头了,什么都照顾别人,他要我陪我就陪,不论自己处于什么状态,累还是不累。
太阳高照,到了正午了。因为早上没有机会多休息一会,多调整一下自己疲惫的状态,人一直懒懒的,效率低下。
换了以前的自己,可能心里会哀怨的想着,这一天又废了!
现在学会了,千万别相信自己的大脑!千万别被他催眠!
是的,一早的计划被打乱了,但是一天剩下的时间还不算太短,我还有时间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度过这一天,完全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做什么想怎么做都行!
就像现在,我正懒懒的赖在沙发上写这篇文字。
有时候,把想法写出来就是个梳理的过程,帮助自己不要被习惯思维陷害。
是的,这一天的开头不算顺心。人总有低谷的时候,不论是体力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接下来,如果能补偿一下自己更好,如果不能,那么也要对自己宽容以待,至少让心情舒畅一些。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