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老师的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水和水溶液》第1课时《水的再认识》,以问题引入,设置了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如定性、定量认识水为弱电解质、利用手持技术测定水的电导率、探究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程度影响、构建水溶液中简单平衡体系认识模型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助力他们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认识视角全面认识水。
建议:
1.目录可调整为学习目标,结合本节课内容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描述表达。
2. 在学习较复杂概念如离子积常数时,多结合实际示例,特别是大型考试容易涉及到的考点、考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付阳老师分享了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单元复习课设计思路。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从单元知识结构到各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再到练习巩固,帮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空气组成时,通过表格对比纯净物和混合物,直观易懂;实验原理和现象的阐述配合思考任务,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点。
建议:
1.优化学习目标的表达方式,明确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2.简化课件,专题复习加强知识的结构化和迁移应用,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梳理,展示即可,不必都弄到课件上。
吴艳玲老师分享的《第六单元复习课——探秘碳酸饮料中的化学》一课,设计了以碳酸饮料为情境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等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知识点模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跨学科应用任务如探讨碳酸饮料对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分层检测题目覆盖不同难度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议:1.认识碳酸饮料原料和分析零糖气泡水原理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特别好,建议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育人素材,如分析其含糖量高易致肥胖、过多磷酸影响钙吸收等健康隐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碳酸饮料,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理念。
2.课件中的化学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化学式角标规范、方便学生理解物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