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在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部分练习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课堂分小组展示教师设计的五个问题,然后有针对每个问题进行梯度练习,达到理解概念、巩固基础的目的,最后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讲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课堂环节紧凑,教师点拨到位,学生活动充分,积极性,高课堂容量大,有探究、有拓展、有延伸,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非常强,达到了高效,实现了翻转,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得到发展。结合本节课还有几点想法值得我们来思考:
一、对于章节的起始课,如何引出本章内容引入本节课题
课本是通过一道航行问题引出了本章的内容,洋葱视频也是通过欧拉出的应用题列方程引入本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还有分式这一类数学模型。按照知识的发展顺序,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处理,数不够除时出现了分数,对于十四章整式的除法,其结果均为整式,如果出现形如二x除以x的平方或者是单项式除以多项式这样的情况时,其结果还是整式吗?如果不是,这又是什么式子呢?这一章就来类比分数学习分式,完成整式除法的补全计划,这样学生明确了代数的研究的发展过程,体会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类比分数研究分式,为体会数式通性做好了铺垫。所以作为章节的起始课,引课这一环节还是很重要的,切不可忽略。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适合学生的学情。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想学什么?能学什么?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前自学完成的任务的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这是教学的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正式课上的重点,需要反复深入学习。就马老师这节课而言应该是检测概念之后,让学生交流作业中的问题再结合共性问题在黑板上展示,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进行点拨,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这样处理会更恰当一些。
三、课堂教学要关注后进生
很多时候我们在检查后进生完成的课前任务时,发现问题很少但是一考试问题全出来了,问题何在?有些后进生是比着例题完成作业的;有的是看视频也能看懂,但是没有牢固掌握核心概念和要点,作业也能完成,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或者有猜的成分;还有的学生写作业花费的时间过长,一到限时完成作业时就无从下手,手忙脚乱。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课堂要多给予关注,对于基础基础知识部分,他们就是提问的对象,要求他们必须牢记。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并加分奖励,综合性问题要让他们多动手写,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把每种类型的题目练透,使其明白如何运用每个知识点儿去解决一类问题,切忌贪多贪难。如马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分式是正数或者是负数的条件这一问题,题目的设计要用到不等式组且分类讨论,有些学生就不知道如何下笔,而老师很快讲解完,也没给学生留时间消化,给人的感觉有点赶,对后进生而言有点儿吃力,所以这部分内容建议可以删去或者留为A组学生作业课下完成。
以上思考也是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方面,只有不断的学习反思,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