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当我打开手机,感觉世界都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屏了。
微博知乎霸榜热搜,朋友圈各种晒图。就连我关注的每一个公众号,基本都会有一篇文章以“哪吒”开头。
实在是出于好奇,我也赶在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刷了这部电影。
当电影结束后我和朋友一起聊起哪吒,听着朋友对哪吒逆天改命之姿的赞叹,我反而说道:“影片中最让我感觉哪吒这个角色很真实的地方,不是他最后拯救陈塘关,不屈服于命运。而是他双手插进裤兜,拽拽地走进众人的视野。这个细节让我觉得非常惊艳。”
因为那时,我看到了一个极度缺爱的孩子,一如曾经的我。
一、童年缺爱,只能用沉默对抗这个世界
有人说,哪吒有父母疼,师傅爱,哪里缺爱了?但我想,并不是这样的。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这本来是申公豹的怨恨,但放在哪吒身上也同样适用。
影片中哪吒因为是魔丸转世,生来就是个火球,于是被世人认作为妖魔,认为他终将带来灾难。因此,幼小无知的哪吒被关在家中终生不得外出。他却被人骂作妖怪,肆意侮辱。
好不容易有一个小女孩愿意和他一起玩,却也被满怀恶意的大人匆匆带走,殊不知这会给哪吒幼小的心灵带去多大的伤害。
村民们把哪吒的顽皮当作恶意破坏,却没想过,真正作恶的反而是他们这些自认为善良无知的村民。他们不懂得,无声的伤害更为残忍。
要知道,哪吒那时还只是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啊,这个世界却没有给他一丝善意与爱。
也许在大人眼里,小孩子总是无知好欺负些。很多时候,当孩子在固执而孤单地承受着外界带来的恶意时,父母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哪吒被世人欺辱时,父亲李靖与太乙真人一起去天宫求元始天尊解咒,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从此了无音讯。而母亲殷夫人则忙于斩妖除魔、守卫城池,很少有时间陪他,连一起踢毽子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在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给哪吒关爱,但殊不知,哪吒就像一个“留守儿童”,呆呆望着外面的广阔世界,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陪伴,这难道不是缺爱吗?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因为上班没时间管我,就经常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而我小时候有点顽皮,经常到处乱跑捣乱,因此他们出去时总是会把房门反锁。
当看到电影中哪吒被关禁锢时,我就在想他的心里该有多么痛苦啊。那种感觉,我也曾经历过,完全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
一个人待在空旷寒冷的房间里,蜷缩着小小的身子,低着头,抱紧腿,在黑暗的角落里,没有自由。空气中飘荡着的,似乎都是孤单所带来的窒息感,让人无法呼吸。
后来,当我渐渐长大,虽然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但却实在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需要的,也许只仅仅是他们的陪伴。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可是这种内在关系模式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最初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期,并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当感受不到父母以及他人的一丝关爱时,自然会变得沉默。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我后来也有了一个人待着的习惯,不愿意再和别人打交道。“不合群”,“孤僻”渐渐成了我的标签。
我那时就像哪吒一样,每天手插进口袋,一个人摇摇晃晃,远离人群,用自己的沉默与这个世界对抗。
只是背影是那么孤单。
骨子里的自卑,表面的自大,心底里的敏感,脸上的无所谓。
每一个童年缺爱的孩子,大抵都能在哪吒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二、童年缺爱,是不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可以造成多大的性格缺陷”。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提到了缺乏安全感这一条。
童年时期缺爱的人,成年之后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没有安全感。我们会极为敏感和猜疑,患得患失。因为在我们隐藏着的最初内在关系模式里,缺少了回应,缺少了关爱。
我以前看港剧,很喜欢一位著名演员,叫邓萃雯。她的演技极为出色,但是她一生感情经历极为不顺。
她先后遇到了两个男人,却因为她不懂如何去爱,都遗憾错过。先是因为过于任性,失去了疼爱她的万梓良;后来更是做了江华的小三,以为是真爱,实际上受尽欺辱。
邓萃雯曾说过:“自己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女人,总是一直在追,总是觉得物质是最可靠的。”
她父母在很年轻时因意外怀上她而生了她,那时她的母亲只有17岁。父母太过年轻了,不懂得养育她,没法只好扔给奶奶。而父母在更是她五岁时离了婚。
母亲为了再婚,不允许她叫妈,从此便对她不管不顾,父亲也没有对她付出过爱。而奶奶又比较冷漠苛刻,对邓萃雯也没有多少温情。
这是一个幼年极度缺爱的人,因此她长大后不知道如何去爱,总是恐慌于失去,没有一点安全感。
童年缺爱,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就像《安全感》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延迟补偿心理:“缺乏安全感的一种重要表现就是延迟补偿,具体表现为因为小时候缺乏关爱等缘故,长大后会无限制索求爱,以求得补偿。”
然而,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
要知道,我们与亲人最初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成年之后的关系模型,如果在这个最初的关系里我们没有体会到关爱,那么成年之后往往会表现得自卑、焦虑、缺乏安全感。而这些,使我们很难体会到人生的幸福,生活极为坎坷。
因为缺爱,我们所有的坚强,都只不过是一层触手可破的泡沫。
三、童年缺爱,让我学会爱自己
东野圭吾曾在《时生》中写到:“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并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不够幸运而已。
哪吒生来是魔丸,受尽偏见,本来也许这就是他的命了。即使没有天劫咒,他长大后也有可能还是个没有安全感的死小孩,就像大部分缺爱的人一样。
但哪吒最后与父母和解,勇敢地向命运发起挑战。就像电影里说的:“不认命,就是他的命。”
而我也想说,不被爱,那就学会去爱自己。
我们无法穿越到童年改变过去受过的忽视和伤害,但是我们可以正确认识过去,改变你人格中的那些负面特质,学会治愈自己,变成一个可以拥抱幸福的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几点学会爱自己的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相信我们不必别人差
哪吒本来也因为缺爱而极为自卑,但他父母用善意的谎言骗他是灵珠转世,帮他树立自信,从而使哪吒积极主动学习法术。
我们大可不必自我欺骗,相反,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无疑会使我们变得自信。比如,你因为自己一个人独处,拥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可以一个人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当然也是一种能力,它叫独立自主。
类似的能力在每个人身上都还有很多,你只是没有发现罢了。请摒弃“他比我优秀”、“她比我有能力”"我说的话会不会得罪到他们"等想法,自信一点,活好自己,无所畏惧。
2、学会自律,从而自由
我一直觉得,像我们这样从小缺爱,但是又与这世界的恶意相对抗的人,更渴望内心的自由与充实。而想要自由,想要充实,学会自律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比如,给自己制定一个上进的目标,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可以制定一个自律计划,包括早睡早起的具体时间,每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每天什么时间去运动健身等等。
以前的我也经常陷入莫名的焦虑和恐慌中,但当我开始坚持健身,坚持那些优良的生活习惯,慢慢地我感受到了自律带来的踏实。我不再患得患失,总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我相信,自律者,恒自由。
3、正确认识安全感,找到内心的安稳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缺爱,会觉得不安全,恰恰来自从小到大对安全的错误认知。
长辈总告诫我们什么样的工作安全,什么样的生活安全,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安全。于是我们便朝着这些方向去导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一开始我们就错了,错把目光放在了“外部”而不是“内部”,放在了现象而不是觉悟。要明白,安全感别人是给不了的,必须自备。
要知道,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
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只要青山依旧在,管它几度夕阳红。
希望每一个缺爱的你,都学会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