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再多的育儿书也带不好一个娃,为什么看尽了微博微信的育儿理念也忍不住发火。
多数原因是,很少有父母把尚且年幼的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跟很多人提到要尊重幼儿的时候,甚至得到过不屑地一声“切,等他不需要我端屎端尿喂饭喂水再说吧!”仿佛孩子如果在生活上还依靠着我们他们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般。
近年来日渐被普及的蒙特梭利育儿理念即是认为孩童自诞生以来甚至诞生前就是有一个精神胚胎的,是的,你没听错不再是那套“孩子是一张白纸,写上什么要看父母”。 想象医院婴儿室的小宝宝一起翻白眼,呀,呸!你们全家才白纸呢!正因为每个精神胚胎不一样,所以同一个岁数的孩子表现才不一样,只有根本认识到这点才能放弃令人焦虑的比较。谁规定孩子一定是外向热情奔放的,孩子有自己谨慎探索那一面。我观察到我宝宝在看到了煤气灶,到好奇地爬到凳子上,慢慢朝火伸手。每个环节都有一个反复确定,安全,到继续探索的过程。而那时她才一岁半。最后在我的帮助下感受到了火焰的温度,非常愉快地收回了手。她大概从此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玩的,只是不能靠太近。于是我们才敢去吃烧烤火锅时带上她,而旁边的老板或者服务员则是非常紧张。
按古占星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力牵引而来,而这一世都有人生课题要修满积分,不然下一世继续修。一个精神胚胎带着自己的业力和此生的目标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跟这个小小的婴儿有这一世父母子女缘分,怎么忍心用我们自以为的“好”来阻碍她完成这一世的圆满呢。不肯拿掉尿布、冬天穿短袖出门、吃饭时间不吃饭、睡觉时间不睡觉、刨除了大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如果这都是他们真正想尝试的,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保护他们去尝试,而不是喝止。真正的爱是帮助他们更自由,健康、学识、金钱这些都一定程度能给人自由和便利。最最要紧的便是心灵的自由。如果自己做什么,周围的人或阻止或生气或伤心,还有可能做出任何与众不同而有创意的行为么?恐怕连这种念头都不会再有了吧。
“你可以自由地展现攻击性哦,没关系的,因为你还那么小,妈妈hold得住。”攻击性得到释放的同时孩子的能力也会增长,长大后的他会无畏无惧去大展拳脚,而不是担心自己的世界毁灭,因为“妈妈”(世界)不是脆弱到禁不住他去尝试自己力量的。因为灵魂生而热爱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