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永逸修炼术
我有一个坏习惯:做一件事习惯性返工。
举例来说:
上课时,我的课堂笔记总是记的乱七八糟,下课之后再重新整理;收拾房间时,我总是先一次性把东西收起来打扫台面,再花时间进行局部归置;做论文,我把论文大概写完,就交给指导老师,我再根据导师的意见反复修改论文;考学时,初中通过复读考上县级重点高中,考研时二战才考到目标院校······
我总是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没做好,需要后期再找时间不断完善和修改,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他人的时间。当我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的时候,我越来越讨厌自己的这种习惯。
1
李笑来曾说自己写作的原因之一是通过一个时间段的付出结果可以得到重复多次的销售。比如他写的《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卖了14年,《把时间当作朋友》卖了8年,现在还在持续收到销售收入。这是他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原因之一。笑来老师是把自己的一个时间段充分用好,高效率完成,然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他十多年前是以写书的质量在写博客,他只需要把之前的博客整理成册就能销售了。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一劳永逸”吗?
为什么我第一次就不做好呢?这跟自我认知有关。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聪明但踏实的人,之所以这么认为也因为别人总是这么评价我。所以我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会下意识的告诉自己,我是个不聪明的人,所以第一次做不好没关系,但是我比较踏实肯干,我下次通过努力肯定能过做成。事实上,很多事情我确实是通过再次努力才成功的,所以我也确信只要自己下功夫,是肯定能够成功的。
2
可以看出来,我对第一次做一件事情的态度是消极的,我在还没开始做就给自己想好退路,即使挑战失败好像也能原谅自己。这样不断的纵容自己,导致这个习惯如病毒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蔓延,严重降低了我的做事效率。因为自己的态度消极,所以第一次做的时候并没有拼尽全力,总是带着敷衍或者应付的态度试水。所以,如果第一次做成功了,那是幸运;如果没成功,那是活该。
我的自我认知造成我重复做事的习惯,而重复做事的习惯又严重降低了我的时间价值。重复做事的习惯会给我带来四个不良后果:
第一,信心不足。第一次总是做不好,再次强化认知“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这种认知会限制自己的思维和胆量,让我不敢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做更大的挑战。
第二,态度不正。总是想着我可以利用后面的时间来弥补,所以我第一次做事总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至今还记得因为论文的格式和标点符号被导师训骂的场景:“不管你们的能力行不行,你们的态度已经不行了”。
第三,效率低下。在我因为第一次没做好,而利用后面的时间重复做时,我已经占用了当下该做的事的时间。比如我本应该晚上11点睡觉,可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第一次没有做好,需要花时间去完善,那我的重复工作就侵占了我的睡眠时间,相应的我的锻炼时间、休闲时间、跟家人的相处时间都会被侵占。
第四,错失机会。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给你第二次的时间来弥补,很有可能你第一次没做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3
有人说: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完成比完美更好。你为什么这么追求完美呢?如果你不做,或者一味追求完美,那你一直就迈不出这一步啊。而我认为,“完成比完美更好”与“一次就做好”的习惯不冲突。
我们总有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想做是因为我们对此向往,不敢做上怕自己做不好。比如出书,成为演说家,各行各业都有比我们厉害的人,我们看着别人这么优秀,自己就不敢露怯了,所以这件事一直拖着不做。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到一句话:完成比完美更好。你要勇敢的迈开第一步,不要跟别人比,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迈出第一步,就比昨天的你厉害了。所以,“完成比完美更好”是针对自己拖延的事情、自己害怕的事。
可是当你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之后,你就要按照“一次做好”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件事,不给自己留退路,少给以后的自己添麻烦。试想,如果一个人总是习惯性返工,一天做了100件事,但只做成10件事;而另一个人每次做事都拼尽全力,一次做好,那他一天做20件事,就能成20件事。
4
虽然“一次就做好”多用于生产管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精益生产”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用来要求自己,那不是收获一个精益的自己吗?
那“一次就做好”常用的场景有哪些呢?
1.购物。只买适合自己的必需品。我们常常说自己的衣橱要进行断舍离,就是因为当初购买的时候没有一次买到位,导致我们买了不穿,穿了不合身,不得不断舍离,增加了后期的处理成本。
2.电脑文档整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在我们的工作基本是通过电脑来完成,每天要收文,发文,制作各种报表,下载各种软件,这些我们在做的时候都要分门别类,便于日后查找,也减少我们日后重复整理的麻烦。对于各类公文,我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属模板,下次再做的时候可以直接套用模板。
3……
你还想到哪些场景呢?欢迎你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