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管家收到了这样一则家长的留言:
我家小孩特别外向,平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很喜欢发言。
但是据老师反映,孩子虽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他总喜欢抢答问题,对于如何回答问题和别人的答案都不是很感兴趣。
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提高课堂氛围,还有点捣乱。
说起倾听,各位家长可能觉得很简单,不就是听别人说话,这还不容易吗?
可是,倾听不仅仅是听到,更要学会如何去听。
成功的沟通总是双向的,需要说话者和倾听者相互配合,失去任何一方的沟通都是无效的。听得好的小朋友注意力更集中,与别人的沟通更有效,思考能力会更强。
各位家长,现在和小管家一起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吧!
01
培养倾听:鼓励和特别的手段都要用上
让淘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学会倾听,首先要帮助他们了解倾听的必要性。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提问,让他把说话的细节复述一遍,一旦孩子通过了这个小小的“考验”,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
“你听得好认真,真是个好孩子!”
“刚刚我没听到这段话,你能记得,可真厉害。”
日积月累地,这些小小的鼓励会帮助孩子建立对倾听的正面印象,渐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除了温和的方法,还有一些特别的手段也可以用在淘气的孩子身上。
双方换个角色,家长当一个不听话的倾听者,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比如打个哈欠,转过身去。
孩子在这样的情形下可能会觉得内心很受伤,明白为什么不倾听别人是缺乏礼貌的,我们就可以找机会教给孩子正确的倾听方式啦。
02
教孩子五个倾听小技巧
下面小管家给各位家长分享五种小技巧,让孩子能够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尊重说话者
作为一个倾听者,最先应该抛弃对说话者的偏见,不要对他们的服装、外表、说话风格等作出评价,专注于对方说的话。
即使你对说话的内容不感兴趣,但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认真倾听这些对于别人来说很重要的话。
比如说,有位小朋友才刚刚学习普通话,发音不太标准。我们不应该关心对方是否说错了平翘舌音,而应该在意他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听听别人的声音
有的时候,对于说话者的观点我们十分赞同或不赞同,比如当某个孩子讨论起自己最爱的动画人物,另一个小朋友会想切断对方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是作为倾听者,我们应该确定别人已经说完自己想说的话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达观点是好的,但前提是等别人说完。
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一种信号,代表着我们是否投入到对话中,对谈话内容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些反应会让说话者感受到双方是在互动和沟通的。
这几种肢体动作会让彼此的沟通更顺畅:
向对方微微点头,表示你正在认真听;
身体向前倾,做出倾听的姿势;
看着对方的眼睛,有比较充分的眼神交流;
面部表情随着对方的说话内容变化。
忽略周围的干扰
一场对话需要双方注意力集中,一个好的倾听者会排除背景干扰。
有时候,孩子跟同学在沟通的时候,如果一旁有其他孩子在玩玩具,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过去。
那么我们可以训练孩子排除干扰、专注于对话的能力。
让大脑动起来
倾听不仅是在用耳朵,还需要用脑、用心去听。
所以在倾听时,我们要训练大脑,让注意力集中,让思维活跃起来。常用的方法可以是复述对方的话,或者提一些问题,来帮助孩子理解谈话内容。
一个好的倾听者,意味着尊重他人的兴趣、立场,有对他人的同理心,这样的孩子谁不爱呢?
END
下周各位家长想看到小管家解答什么育儿问题呢?欢迎大家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