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看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皮囊,会让人联想许多,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心灵与身体的关系,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作者会在书里写些什么呢?我在看书之前不止一次的想象过。
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我不想说老蔡的文字是哪种,因为不希望读者在阅读前有个讨厌的推荐人给他们先入为主的印象。 ——韩寒
细节也好、结局也好,都是需要读者自己体会的,体会读到那一段文字时内心的触动。
所以我尽量不提书里的故事,只是简单说一说我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书给我的感觉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让我感同身受回忆往事的,二是能让我看到另一个世界的。
《皮囊》属于前者。
书里的故事慢慢展开,我的回忆也慢慢涌上来。
姥姥死前身体一直很硬朗。
在我的记忆中,八十多岁的人,一直自己住在自己的小瓦房里,有一个大大的厨房,光线很暗,以收集废品卖钱为生,从未依靠过家里人。
记忆中啊,阳光慢慢的撒下来,姥姥袒露着胸脯,坐在我家门口的板凳上,拐杖靠在墙边,对我弟弟说,来吧,我抱抱你。然后她把弟弟圈在自己身边——并不是真的抱,她已经很老了,抱不动了。然后她把兜里的手绢掏出来,掀开折起的四角,拿出里面的零钱,一块的,五块的,拿出几张给我和弟弟,说着,拿去买东西吃吧。
小时候不懂事,做过很多让现在的自己后悔的事,不犹豫的拿姥姥的钱花算一件,之后没花时间陪她也是一件。
姥姥腿摔断了。
那个年纪的生命,不会有痊愈的可能了。姥姥搬到了叔叔家,和我家只有一墙之隔,她躺在床上,疼痛让她不住的呻吟。
然而我却没有经常去陪她。那个年纪的我,知道姥姥应该好不了了,但不知道死亡会离一个人这么近,也不清楚陪伴的意义。
她是喝农药走的,是第二次喝农药。
第一次,大家都慌了,亲戚全都来了,整夜的陪着。姥姥命硬,醒了过来,但农药味依旧留在她的食道里,折磨着她。然后,第二次,终究还是走了。
这是她的解脱吗?对我是愧疚的折磨。对着姥姥的遗体磕了头之后,我回到房里,锁上门,终于不用再忍我的眼泪。
后来,我喜欢看姥姥的遗像,不觉得它像其他人的那样严肃。姥姥的很和蔼,很亲切,她像以往一样笑着,皱纹堆积在她的脸上,那是她的岁月啊,不知道我在她的皱纹里占据了多少。
姥姥啊,我好想你。
你什么时候来我的梦里吧!你来看看我,也让我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