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是一个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姑娘。
十六岁辍学后,跟随本村的晓伙伴儿,来到了广东茂名打工,在一家风扇厂上班。
每天十二个晓时的工作,和在老家种地比起来,还是要轻松好多。挣钱虽不是很多,每个月也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几年下来,她也攒了几万块钱,这些钱可谓是她人生道路上赚的“第一桶金!”
厂里的工作,枯燥乏味,一个星期只有一天休息,有时还要加班。宿舍、车间,两点成一线,她成了这条“单行线”的旅客。
晓霞没有什么业余爱好,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及换季衣物出外购买外,基本上她都是在宿舍里打发时光。
这些年下来,晓霞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上网浏览一些致富信息。因为她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她总幻想着,有一天干自己想干的事,不想永远给别人打工,希望自己做老板,安排自己的人生!
她那一颗躁动的心,就像春天里的晓草,不停地萌发着。
前段时间她看到一条信息,一对儿农村夫妇,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乡养殖“走地鸡”发家致富的消息。
所谓的“走地鸡”,就是不喂饲料,不圈养的鸡。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散养的本地鸡。
它们白天在大山里溜达,以昆虫、野草、种子为食,傍晚回到鸡舍,吃谷子、米糠增加营养。
“走地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吃的都是天然食物,因此肉质及产出的鸡蛋,自然要好很多,价钱也贵很多。就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晓霞想,她的老家在贵州十万大山里,有着相当优越的自然条件。茂密的植被下面,各种昆虫遍地都是,正好适合养这种“走地鸡”。
自从有了这种想法,她就开始翻阅各种资料。查资料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回老家看看,有几次甚至是请了假回去的。
经过她的实地考察,老家那面还真的没有养殖这种“走地鸡”的。她从这里看到了商机,毅然辞职,回老家开始了她的养殖事业!
刚开始她一个人,试验性的养了一百来只鸡,由于没有经验,还在晓鸡雏阶段,就全军覆没了。
这一下给她打击很大,把自己关在房里,几天都不吃不喝,反思是不是选错了路。
父母的话更是叫她摇摆不定,“家缠万贯,带毛的不算!”干什么不好?非要养鸡!
要不是在县城居住的表姐来家里做客,晓霞真可能就坚持不下来了。
表姐在县城的银行上班,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她开导晓霞,“干什么都不能一个人关起门来闭门造车”。
“要相信科学,尤其是搞养殖、种植,更要请教专家。不能在网上看到点皮毛,就三分钟热血,这样很容易血本无归的”。
“走地鸡是一个好项目,但是不能像你这样养殖,要向畜牧行业的专家请教,学好了养殖技术,再开始养鸡也不迟”。
表姐的一番话,坚定了晓霞养殖“走地鸡”的决心。她花钱报了一个养殖培训班,虚心向专家请教,半年下来,晓霞嫣然成了一名养殖专家。
在畜牧站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晓霞贷款了一笔钱,聘请专家当养殖顾问,并且承包了一个山头。
她一次性投入十万元,引进了一万只雏鸡,雇请本村的闲散劳力,开始了她的二次创业。
通过她的辛勤努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经过半年多的养殖,“走地鸡”基本长成,虽然周期长了些,但是价钱卖得高。
看着满山的鸡群,晓霞脸上绽开了幸福的微笑。
通过县城表姐介绍,还有畜牧站领导的帮助,除了留下种鸡、种蛋繁育外,八千多只“走地鸡”和一大批鸡蛋投入了市场。
各大酒店,商场反应很好,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因为这件事,晓霞还上了电视,成为了当地的养殖能手,致富标兵。
晓霞没有被眼前的荣誉儿迷惑,反而更清醒了,他很快制定出了下一步目标。准备开一个,“农家乐生态养殖山庄!”。
山庄及观光、旅游、消费、住宿为一体。表姐介绍了一位大老板投资,以后才是晓霞施展伸手的好时机。
祝福她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