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剽悍晨读第003天
我在四连 4227许迪
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
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混,
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
把我做的事情
和你的反应混为一谈。
告诉我感到失望
当你看到事情还没做完,
但说我“不负责任”
并无法打动我。
告诉我你感到受伤
当我对你的请求说“不”,
但说我“冷漠”
并不会增加你以后的机会。
是的,我知道如何回应你
当你说我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可以回应你的评论,
但请不要把二者混淆。
——马歇尔 卢森堡
语言是什么?
百度百科里这样写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
是的,语言是工具、是媒介,是为了帮助人们表达和交流。
但下面的场景中.......
“你不爱我!”“你怎么这么自私!一点不为我着想!”“什么都要听你的,凭什么!”……
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此刻却因为“语言”在亲密的两个人之间建立起一道厚厚的“屏障”,阻碍了沟通。
那如何才能让“语言”变成爱的“桥梁”而不是“一堵墙”呢?
01
要说“我”的感受,而不要批评
生活中,当对方的某些行为或言语让我们有不好的感受(比如委屈、愤怒、排斥等),尤其是与我们亲近的人,我们倾向于去予以“指责”或“批评”。
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以此“迫使”对方改变,那你的想法可要落空了,而且往往结果会背道而驰。
因为,当人们听到批评或指责时,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急于为自己“辩驳”,来作为回应。
如果此时,你客观地讲出事实、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举例:
你周末有个重要的工作需要出差,你的另一半不同意。
*1. 你太强势了,总是试图干涉我的行为和时间。
2.刚才,听到你不同意我周末出差的计划,我感到很沮丧,因为我希望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得到尊重和支持。*
那么,如果你想让对方理解你的工作安排,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容易如你所愿呢?
相信大家已经看到答案很明显。
第一种就是批评。
第二种,就是在客观、及时地描述事实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当从“我”的感受角度出发,进行表达时,你更容易被“倾听”、被“理解”。
02
要倾听,不要评论
当别人表达时,我们往往会急于发表意见或给出建议。这些都是从“我”的想法或价值观进行表达,不妨我们先等一等,先“听听”对方怎么说。
那怎么“听”,又“听什么”呢?
今天下班回到家,妹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我过去,她哭着说“数学太难了!要考大学数学,她一点都没学过!”她又继续说“你当时非让我报高中数学,我根本就不会,这么难!”
“我也是为你好啊,当时我是给你建议,考高中的比初中的要机会多......”如果我这样回应她,那是因为我把她刚才的话看成批评。
“你应该好好学习,学多少算多少啊,考不上就算了,试试嘛。”如果我理解成她是嫌有困难,那我肯定会这样说。
..........
你有没有发现?上面的回应方式是因为“我”的理解而作出的反应。但是“我的理解‘是真的吗?
显然并不一定。
但我可以采取倾听、感受、询问感受的方式来去理解妹妹真实的感受。
后来,我发现,她其实是焦虑、担心,她想要做好、考好,但发现困难超出她的预期,而又无法找到帮助(知识点太多、她自己看起来很吃力,我也要备考可能也没时间.....这一点其实她还考虑到我的时间,我没想到)。
当我理解了她的感受和真正的需要之后,我便知道如何更好的”回应“她了。
但如果我当时急于”发表“自己(想法、建议、判断等等),那很可能就失去了了解她更多想法的机会,并且很有可能会”吵嘴“。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她放松了心情,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我们之间的那种情感得到了”愉快地流淌“。
所以,我们要先去”听“,听对方表达的感受、情绪、背后的需要,然后跟对方去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鼓励对方表达更多的想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本质。
总结
**当我告诉你,”我的感受“而非批评时,我更容易得到理解。
当我从”你的感受“去倾听你时,你更容易得到理解。
我的感受更容易得到回应,你的感受也更容易打动我。
这样,我们之间的情感便会更容易得到愉快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