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的学习,收获良多,感悟颇深。
书香门第是我们中国家庭的信仰,是家族值得被尊重的基础,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延承的方向。
现今社会,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民族自信,因为我们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我们似乎又渐渐看到了一些文化复兴的希望,我们开始让自己的孩子读诵经典,开始寻找属于我们自己民族对于美的信仰,找寻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所在,重拾我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的文化是内敛含蓄的,不同于西方文化,我们有很深厚的家族概念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就像无论走多远,逢年过节都希望能回家看看,陪伴在父母孩子身边,这就是我们对于“家”的依赖。
经常听见长辈说:你们这一代,太崇洋媚外了。以前听见这句话基本都不走心,甚至还觉得长辈们太落后。崇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却不应该完全否定甚至放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多年后我们的审美趋势将是在建立民族自信基础上的文化创新,重建极致人文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我们把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了,但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学校,老师只是起到教育作用,做父母的从小就应该引导孩子对于美的向往,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渗透着美,就看观察的人有没有能力去发现美,我们就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美的环境,而美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家具得多么奢华高档先进,这只是家庭环境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真正有灵魂的美就是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文脉,我们奋斗至今,为孩子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滋养,比如我们的人生信条、文化信仰。像在以前,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现在有的家庭也都还在继续传承,同时还有家训,也就是对于后代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比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至今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训。在100多年前,艺术品是每个家庭环境的标配,也是每个家庭文化的根基,而现在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对于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美的信仰也渐渐丢失了。家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是我们沉淀自己的地方,回到家里不仅仅是休养生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有一个文化准则让我们能够对于处在这个时代的自己时刻保持冷静的思考,使自己在纷乱的外在环境中永远不会偏离轨道,这就是我们打造“书香门第”这个文化项目的初衷和宗旨,帮助我们中国的家庭找寻文化的信仰,解决未来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仅要活着,还要有意义地活着,更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文化地活着,就像高晓松说的那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自己特别喜欢这句话,也时刻用它来提醒自己:生活可以这样有意义和价值。
现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于是开始愿意尝试学习古琴、书法,完善自我精神空间的追求。在古代,书法如同我们如今的钢笔字,是一种基本的书写形式,但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慢慢去摸索和体味。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信佛,并开始重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真正理解传统玄学玄术的人都明白,风水不是迷信,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所谓道法自然,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企业家包括现在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信佛,他们不一定是在供养佛,更多的是通过学习佛义来净化我们的心灵空间,完成我们精神上的超度,让我们能够用平和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事,于是万事无碍了。修行不是吃斋念佛,佛法于心,日行点滴皆是修行。
也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文化氛围都不能与魏晋时期相媲美,我们对于自身的自信和对于美的奢华享受也不能与唐代相提并论,我们也可能永远无法超越宋代的雅美之境以及人文发展的极致,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寻找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再次发掘作为人类对于美的欣赏的能力,发现生活之美,发现艺术之美。
我们已经走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上,书香门第之家会渐渐回到我们身边,也或许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