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之正月十五闹元宵
每当临近正月十五,无论我在哪里,那记忆深处的锣鼓声,竹马声,狮啸声都会由远至近,由低直高,冲破的闸门喷涌而来,环绕于耳;心跳也随即加快,仿佛那咚咚的铳子声马上就会响起……
从记事开始,每年正月十五都是不亚于春节的隆重日子。一则乡下传统,不过十五都是年,十五过好了,年才算圆满;二则看社火是乡下欢庆十五的重头戏,人们从四邻八乡涌到县城看社火。谁家在县城,就会又一次款待亲朋,共吃元宵;每每这时,我的姥姥和表弟表妹们都会早早来到在县城的我家,家里比春节还热闹……
当时,好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社火团队,有的是舞狮,有的是高跷,有的是秧歌。而刻在记忆最深处的则是舞狮子!
我们村的社火就是舞狮,不但要在正月十五当天在县城繁华街道舞起来,还要和毗邻的长华村比赛斗狮,各自都憋着一股劲,看谁家的狮子舞得欢,花样多,装备好,人气旺……
舞狮团是个规模不小的团队,舞狮主力加替补需要8个,两头狮子嘛,其他的锣啊,鼓啊,镲啊又是几十号人,还有俩三个胆子大的放铳子。铳子一放,响彻云霄,狮子马上威风凛凛出场……
这个团队还有一个核心人物,指挥!在我看来,这个指挥比乐队指挥还牛!右手举舞狮旗,左手做手势,脖子挂哨子;团队所有成员都看他的指令,或激昂,或舒缓,或休息,或进攻,他是全团的核心,也是现场表演时观众的关注焦点。我们村的指挥是我的本家小叔,村里舞狮成员不断替换,唯有这个金牌指挥年年精神抖擞。
舞狮团每年过了初五开始集训,十天左右的排练也是不分昼夜,都卯足了劲要博个头彩,要和别人斗狮子!
十五那天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奔涌到县城唯一的主干道,各自占据有利地形。楼顶上,树叉上,车上,凳子上都站满了人;大小孩儿在人堆里窜,小小孩儿骑在父亲脖子上,一个个聚精会神张望。
各个社火团从西至东依次前进,边走边耍,路过县政府时便格外卖力,吹的更嗨,扭的更欢。等到人群越聚越多时,县政府两边早已搭好的舞狮高台上,狮子们开始登场了。只听铳子三声响,火药味四处弥漫,竹马呼呼作响,锣鼓喧天齐鸣,高台上的狮子一声长啸开始舞动,甩头,瞪眼,弹跳,时而做卖萌状,时而做愤怒状,在指挥的令棋和哨子声中不断变化动作。
观众们的眼睛一刻也不敢眨巴,生怕错过什么。寒风中,高高的舞狮台上,两个狮子忽然来个跟头,忽然来个直立,忽然又从嘴里吐出一副对联,既让人兴奋,又让人为他们捏把汗。这边狮子高难度动作玩一会,锣鼓就会适当放慢,让狮子有个短暂的调整间隙;那边的狮团马上抓住时机把鼓点敲起来,争分夺秒让狮子亮相耍宝,夺人眼球⋯⋯
就这样,双方的舞狮团互不相让,交替表演,都想赢得台下更多的欢呼声和尖叫声,成全的是乡亲们的热情和满足。
欢乐的场面从上午九点多持续到中午一两点,人群才渐渐疏散,各自回家,就着午饭讨论哪个村的狮子厉害……
大街上卖冰糖葫芦的,卖风轱辘车的,卖琉璃咯奔的,则守着难得好生意坚持到晚上花灯升起,人们又从四面八方涌到街上看花灯……
不知从哪年起,我们村的舞狮团解散了。当年舞狮的堂哥都当上爷爷了,当年油光发亮的狮子皮早不知去向,过去抬抬腿就到的大队部现在不知在哪里……太多的美好渐渐远去,唯有元宵,真心比当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