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码点字都是凭一时兴趣,时间不一定。之前可能南北朝、唐和残唐五代写的要多一些。其实一直以来都不太想写关于宋的文字,可能是内心比较排斥吧。不管怎样,之前都是凭兴趣来了,随到随写,不成系统(现在也没归纳完毕)。这篇就是把分几次写的自宣和末年~建炎年间的几段文字给合并了一下,放在美篇上,不过文字尚未做修改。(以后再说吧)
~现转简书上。
内有贪诈饿狼如‘公相’蔡京,祸乱朝纲。外有痴妄疯狗如‘媪相’童贯(死太监),乱军误国。再加上一个整天混迹在被粉饰过的‘太平’世界里的道君皇帝宋徽宗,这国想不亡也难。此处单讲童贯。
先前辽人马植(后改名李良嗣、赵良嗣)因童贯出使辽国(太监出使他国,也算别出心裁,一直搞不懂新水浒中的童贯怎么长胡子了?),得空入见童贯,并献上联金灭辽之议。因宋廷自开国初起,历代君主就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却始终无果,童贯听到马植这一说非常地兴奋,以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刻要到了(兴奋地搓了搓既白又枯的粗手)。遂携马植回朝,并献此议于徽宗御前。道君皇帝得议后大喜,也不详加思索,接着就推动了宋金间的‘海上之盟’,南北夹击辽国,约定事成之后,宋取燕云十六州故地,并将每年赠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
其后,童贯趁辽国被金国攻打,无力南顾之际,准备起兵攻打辽国燕京(今北京)。种师道(老种经略相公,熟悉么)入谏道:“这次出师,就像是跑到邻居家做盗贼,非但不能救邻居,反过来还要与盗匪分赃,大人还觉得这样做没问题吗?”童贯骂道:“这是天子做的决定(要不是你这阉货和蔡京两人误国,道君皇帝即便再蠢也至少有个限度),你胆敢违抗,便军法从事。”说罢便起东西两路兵,夹击燕京……过程不写了,反正两路都兵败退回便是了(呵呵,懵忒)。两路兵败,童贯正不知如何是好的当口,辽国遣使来童贯处责骂道:“女真(金国)背叛我国(辽国),这样的邻邦也应为宋国所担忧,我国本想以兄弟之邦(北宋)为后援倚仗,为何你们要贪图一时之利,舍弃我们两国百年的友好盟约不顾,而要与豺狼为邻,留作他日祸根呢?要知道自古以来的大国都是为邻国救灾抚恤,还望宋国早做筹谋,勿留后忧。”童贯无言以对,支吾过去。种师道复又谏言与辽国议和,童贯并不采纳,反而暗中参奏种师道通辽且阻碍用兵,宋廷勒令种师道致仕(退休),另遣刘延庆接任。
辽国国内此时已经乱成一锅粥,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国打的逃到了夹山(今内蒙呼和浩特)。耶律大石、李处温、萧干等人在燕京拥立耶律淳为辽帝,史称北辽(1122~1123年)。耶律淳称帝不久后即崩,众人又奉耶律淳的妃子 萧德妃为主,萧干专政。童贯听闻辽国国内又乱,故再次出兵燕云。此时辽国常胜军统帅郭药师(此人应被‘铭记’,是这一时期的‘三姓家奴’)驻守涿州,得到宋兵又将来攻的消息后,聚集部众说道:“天祚(耶律延禧)失国,女政(萧德妃)不纲,现在宋国又以大军来攻打我们,看来燕京以南必将被宋国夺去(你是认真的吗?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太看得起童贯了),男儿想要建功立业的,又何必苦苦守在父母之邦呢?不如各位早做打算跟我投诚去吧。”部众尽皆答应,郭药师遂以八千部众降宋,并献涿、易二州版图。童贯大喜,心想双色球大奖怎么总是能砸到自己。便以郭药师为前驱,令其受刘延庆辖制,领兵十万渡过白沟向燕京挺进……过程不细说,主要是童贯所部毫无军纪和战力,与辽兵稍一交锋,就溃不成军(还做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春秋大梦呢)。还是郭药师有谋,对刘延庆道:“现燕京周边能对抗我军的兵力只有万人,而今又都在全力抵抗我等,燕山(喜峰口至张家口一带皆是重要关隘)必然空虚,我愿领奇兵五千,星夜掩袭,此战必然得胜。唯请大人次子刘光世领兵与我接应,万不可误。”刘延庆应承下来,入夜郭药师率众渡过芦沟(应就是卢沟桥的芦沟,卢沟桥为金朝时修建,此时应无桥)。偏偏辽国一方得到消息,已经派人严守燕城,而郭药师一方始终未等到刘光世的援军,落得损失惨重,拼死逃回。之后刘延庆又中了辽国之计,以为辽国援军已到,弃营而遁,宋军互相踩踏,死伤难计。(十万打一万,还能打成这个鬼样子,真是难为你们了)
话说童贯两次征辽损失惨重,又不敢回报徽宗,所以想了个法子,自遣使至金国,要求金国夹击辽国。同时金国也遣使至宋廷,谴责宋出兵误期。徽宗无法,再遣赵良嗣(马植)至金报聘,金主完颜旻(阿骨打)道:“汝国与我相约攻打燕京,至今尚未成功。现在反而还要我国出兵相助。你们想想,你们连一个燕京都打不下,还想什么燕云十六州?我现在就发兵攻打燕京,燕京必然到手,我取则应归我国所有。但是,我们之前毕竟有过约定,我也不能背盟。这样吧,灭辽之后,我当分给你们燕京及蓟、景等六州。”赵良嗣道:“之前盟约说灭辽之后,我宋国得山前山后(太行山以东称山前,以北称山后)十七州,如今只许六州及燕京,未免背盟,贵国不能自行失去道义。”金主回道:“盟约是这样的确不错,只要这十七州都是你宋国所取,我应该让给。但是你看看,你们干的那些事,除了涿、易二州是因为郭药师投诚,而你们不费一兵一卒取得的以外,你们还可曾取得一州之地么?”(说得好)
呵呵,童贯之前也曾出使金国,这次为何不让他去了?自己干的破事,屁股还要别人去擦?赵良嗣欲争,金主不允,除六州地外寸土不让。金国即刻起兵攻辽燕京,不日即平。灭辽后,赵良嗣又出使金国,乞(这字好)要平、营、滦三州。金主不许,并派人送赵良嗣归宋。徽宗等人不甘心,就又把赵良嗣派去金国(那时的赵良嗣恐怕内心是崩溃的,只是献了联金灭辽一策,指望日后荣华富贵,没想到都是些猪队友,童贯这死太监把仗打成这鬼样子,道君皇帝还成了丐帮帮主,整天把人派去他国腆着脸讨东西)这次金主估计也是被逗乐了,非但不许归还山后诸州,还要将燕京(北京)的租税留归金国。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宋金两国刚还在互相扯皮灭辽后诸州的归属,而未过多时,金兵就越过黄河打到汴京城下了,真个是兵败如山倒。起因如下:
平州留守张觉本是辽臣,后降金。因轻信人言又叛金,继而修书于宋廷举平州降宋。宋廷众人以为又被双色球大奖砸中,欣喜异常。也就赵良嗣出来说了句公道话:“刚与金国结盟修好,又要纳叛夺州,如此必与金国失和,之后恐怕追悔莫及呢。”道君皇帝可听不进这些话,直接贬黜赵良嗣,欢欢喜喜地去接收平州了。(导火索)
金国新立,又刚灭了辽国,气势正盛。金主听闻宋廷纳其叛将的举动后大怒,出兵攻平州。张觉自料不敌,躲到了燕山府,宣抚使王安中将其藏匿不报,但又经不住金国恐吓,遂杀张觉并枭其首级送往金国。另一边,原降宋辽将郭药师听闻这件事后,已经坐不住了(兔死狐悲),大怒道:“金人来索要张觉首级,就马上送去。下次索要我郭药师的首级,难道也直接送上吗?”雷已经埋下了。
当时,金太祖阿骨打(完颜旻)崩逝,弟吴乞买(完颜晟)即位,宋廷遣使祝贺,并向金主重提索要山前山后诸州事宜。完颜晟刚即位新君,本不想与宋廷搞的太僵,便同意割让武、朔二州,同时提出之前赵良嗣许诺的粮米二十万石也要送来金国。使者谭稹(请记住这个死太监)道:“这就是赵良嗣口头一说,怎可做为凭证?”金主大怒,决意南征(点火)
此时宋廷国库内存,已经让道君皇帝给弄的见底了,为了与金国对峙,只能加重赋税。徽宗至此还在醉生梦死(估计准备一脚踏进艮岳中就羽化飞仙了),而当金人出使宋国时,徽宗却还设宴不断向其展示财宝,夸赞一番。也不忘着童贯至金国索地(你在汴京的龙椅都要改姓了,还不忘那些天上飞的呢),经过不知道多少轮的扯皮,金国又同意割让蔚、应二州于宋。
童贯开开心心的准备去交割,可刚到太原,一看苗头不对,又听闻完颜宗翰正要领兵南下,南下去哪?辽国这个屏障都没了,南下还能去哪?童贯立马派部将去见完颜宗翰,提出二州交割事宜。完颜宗翰大怒道:“你们还想要我家的土地?山前山后都是我家的,何必多言。你纳我叛将,自毁盟约。事到如今你们要是割让其他州县给我们,尚可赎罪。”部将返报,童贯还不以为意,妄自尊大,等到完颜宗翰派来的使者告知金兵已南下攻宋后,童贯才感到害怕,欲连夜遁走,太原知府张孝纯苦劝其留在太原,号召各路部队,死守太原,太原若失则河北之地就尽为金国所有了。童贯怒道:“我受命宣抚各处,并无守土的责任,你定要留我,那还要你这个父母官做什么?”(鼓掌,好有道理的样子)遂星夜遁归汴京。张孝纯叹道:“童太师平日里作威作福,今临敌畏缩,抱头鼠窜,还有何面目朝见天子?”(本就是装逼的行家里手,还怕没脸面?)金国先攻太原,张孝纯登楼死守,太原未克。金兵转而去袭燕山府,郭药师挟持蔡靖降金……
接着是各地败报不断传到开封,汴京大乱,上至皇家,下到庶民都惶惶不可终日。徽宗又是下罪己诏,又是内禅于东宫(钦宗 赵桓)自称太上皇,并遣使至金国大营告知徽宗已禅位于钦宗,现宋朝新帝特请两国修好。完颜宗望本欲北归,但郭药师一语道破宋朝现状~宋国未必有备,何不继续进兵。(炸雷)
再之后就是徽宗、钦宗都要外逃,把守御都城的重担扔给了李纲……
在经历了导火索事件(张觉投宋),死太监点火(谭稹装逼),最后郭药师出了王炸,炸了雷。在这一干人等的通力合作下,宋(北宋)马上要歇业整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