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乡愁,我们脑海中会涌现出许多诗句,请同学们说出你知道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代表作品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等。
背景介绍: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诗人余光中21岁离开家乡,64岁才还乡。1992年,余光中才有机会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圆了43年的思乡梦。2004年的春节,诗人余光中再中央电视台亲自朗读了这首诗。
老师把这个视频搜了出来,请大家共同欣赏,想一想,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三、整体感知:
你觉得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读呢?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明确:
语调深沉
语速舒缓
感情真挚
四、分析诗歌内容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诗歌用了哪些词按照什么顺序来表现“乡愁”?
2.诗歌分别借助什么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自学:自己先把答案批注在课本相应位置。(2分钟)
2.互学:小组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说。(3分钟)
3.展学:小组展示,组长主持。
分析诗歌内容:
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 意象:邮 票 ——船票 ——坟墓——海峡
四种 情感: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五、课堂小结: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丧母的沉重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无尽的乡思。
六、拓展延伸: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七、仿写: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写一段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块小小的糖果。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头。
上学后,乡愁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