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卉心翼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这是我们很多人高大上的成长目标。
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家长,在他们同学中很喜欢当“老大”,坐“上席”,一旦坐到“上席”,似乎“老大”的角色已经拍板,安全感被满足,话匣子打开,连吹带谝,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地位的匹配。
为了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这位家长朋友也是蛮拚的,比如当别人贬低或攻击他的时候,虽表情尴尬,但极力稳定着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大度包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尬笑面对,从不计较,事后拿大海的包容来自慰。
这让我想起了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为了让别人“看得起”,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去扮演一个高大上的“我”,为了该死的“面子”,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就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与赞叹。
还有那可怜的阿Q,面对别人的污辱与霸凌,不敢表达真实的愤怒与攻击,而是采用扭曲人格的“精神胜利法”来防御自己。
我们还有多少人活得如此辛苦却不知疲倦?我们还有多少人在压抑自己的愤怒,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心里再苦也得装作幸福的样子,生怕别人嘲笑自己?
我们明明很反感别人的所做所为与没有边界的侵入,对别人的有意伤害很想怼回去,明明不喜欢甚至讨厌,但为了“面子”还得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强颜欢笑,去迎合去奉承,甚至还要一起赴饭局,还自吹拥有好人缘,我们活得多拧巴呀。
我们在“无所谓”的外表下藏着“有所谓”,“有所谓”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正因为太把别人“有所谓”了,才要撑起“无所谓”的样子,以迎合大家的期待与欣赏,证明自己那“不择细流”的大海般胸怀与圆滑老练的处世之道,还有那自命不凡的傲娇姿态,以此来防御自己免受伤害。
人为什么要成为“大海”与“高山”,而不想成为自己呢?因为这是大家认同的标准,也是大家努力成长的价值取向,我们要迎合大家的标准,才能被团体所接纳,才能更有“面子”的活在朋友圈。
我曾督导过一个女老师,她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行,并严格要求自己。她是一个中学的心理老师。她以为心理老师就应该像海一样的辽阔,山一样的高大,不能有负面情绪,更不能有愤怒或焦虑,不能有烦恼与困惑,也不能有心理问题,否则别人就会不信任自己。这不就像临床医生不能生病一样吗?这不就是在要求自己成为完美的“神”而不许做一个平凡的“人”吗?
她很通透明亮,爱憎分明,有原则有底线,不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如果压力大,情绪失控,事后会非常后悔、自责,也常常为自己爱憎分明的个性而懊悔,总认为自己不成长,反而后退。
于是她努力学习成长,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心理督导训练营和疗愈工作坊,读中外心理学书籍,考心理咨询师合格证,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编写教材,办讲座,接个案,定规划,创建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忙得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她停下来了,开始内关自己,发现学到的都是知识与技能。“我是谁?”“我要成为谁?”的功课还没有做,在自我探索与身心灵的成长之路上还未入门,她依然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而没有成为真正的自己。
她慢慢地开始觉醒,原来自己一直在追求别人眼中的那个高大上的“我”,在努力靠近标准化的“优秀”——不择细流的大海,不拒细壤的高山。可她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所以一直在自责、羞愧中强迫自己优秀、优秀再优秀。
以至于在忙碌中才有安全感,否则被落下的危机感会使她焦虑不安。她不允许自己懈怠,不允许自己虚度光阴,一旦闲坐一会儿,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很焦虑,马上会找到其它事让自己忙起来,似乎只有输出和被人需要才能有存在感和安全感。
她之所以强迫症式的输出,是因为“我”是被外在评价吞没的,所以才拿“愤怒”与“苛刻”表达自我的存在。
这看似勤奋敬业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情结,是达不到高标准的挫败感,是要拚命地想成为“优秀人”,想得到外界认可的缘故。她以前总以为这是事业心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其实是自卑感的爆棚,也是虚荣心的驱使。
真正的自信与从容是看见自己,成为自己,不仅要完整接纳自己,还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局限,允许自己生而为人的各种特性,允许自己轻松自在地活着,也允许自己虚度光阴享受慢生活,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让自己这个能量管道通畅,与宇宙自然的能量和谐流动,这样才能变得柔软轻松,才能铆足劲持续生长。
她开悟了:我不想成为大海,因为我拒绝污泥浊水,我不想成为高山,因为我排斥垃圾污垢。我就想做我自己——爱憎分明的一簇小草,为大地带去一片美,让喜欢我的人毫不费力的找到我,并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即使别人没感觉,只要自己能感觉到美与幸福就OK。
同时我也欣赏大海继续不拒细流,高山继续不拒细壤,我也允许污泥浊水与垃圾污垢的存在,给它们生存的渠道与场所,让我们同在地球,相安无事。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强迫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也不要强迫自己去应付不喜欢的人,不要伪装自己的“有所谓”,不要委屈自己什么都能承受,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全能,活得真实自在才是王道。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人生没有唯一标准。人生可以有对错,也可以没有对错。
也许你之前总按照既定的标准去做,但现在你可以选择成长,成为自己,只要自己感觉从内到外的舒适愉悦,即使失去关系,得罪一个人又有何妨?
但你也可以为别人着想,让别人舒服,别人开心了你也开心,为了结果而活。
你还可以在以上两种选择之间,取一个中和的结果,按你内在的舒适感觉来决定。
但不管你做出哪种选择,都要准备承担后果。即使你选择闭口不言,默默承受,仍然会有人不喜欢你,甚至泄愤霸凌你。
所以生活中没有哪种选择或哪种活法是没有负面影响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只有正面效果而没有负面效果的完美方式,就像一个硬币肯定有正反两面一样,关键是要看你自己的喜好与取舍了。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生存,第一个要讨好的对象一定是自己,忠于自己,才不枉此生。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每个人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也有选择和对的人在一起的权利,委屈与强迫是对自己最大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