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本推崇现代家居整理的书,更像是《极简主义》的续集,但我并不想秀整理家私的具体操作,我更想聊如何从“整理”认识自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理解的断舍离三部曲:断除欲望:在知道自己需要的同时,更加清楚自己的不需要;舍弃:和自己的不需要说再见;脱离执念。
如果静心坐下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所用之物与自己的联系上,就不难发现通过所用之物所投射出的其实是自我形象。接下来,慢慢表现出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像。这个像是真实的自己吗?大多数人可能会反驳,这样的误会源于对自我的认识也只是一个冗杂的像,断舍离成为一门“精简”自己的技术。
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要不要用”。所谓“可惜”这种感情,是让物品成了主导者,不要把“可惜”当成是不扔的赦免令。简言之挑选的规则就是:需要、合适以及舒服。一旦通过挑选精简了所用之物,自我形象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在断舍离里,总有那么多瞬间,会让自己十分客观,甚至客观到令人讨厌的地步,自己到底给了自己什么样的东西,这一过程可以让我们清楚看到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样认识自我的方式大多让人觉得惨烈,同时也伴随提升自我形象的觉醒,会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会想要更精致。
不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是因为不信任自己,这种不信任常常是处在“今天也没做到”、“没能遵守约定”的状态的积累,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减分。因此,要转向“我今天做到了”“我遵守了约定”这种替自己加分的角度,这样,自我肯定感会骤然增加,让自己的心更放松,更健康,用食物来举例,如果人的身心全都在健康的状态,那只在想吃的时候吃,只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显然不成问题。
断舍离的任务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一切,而这些将被用于“这样啊,其实我也值得更好的”像这样的认可自己,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后果”是,人分了层次。
给双引号的原因:分层不仅是一个结果,也会带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各中酸甜自行品味。本来还想接着聊遇到的这种人际中的微妙变化,可是写着写着,有些太沉重了,所以放下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