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第十三章 触发
这篇很重要。
暑假里,乐华父亲去了四川,大文也只顾着与女朋友厮缠。
炫目的阳光,聒耳的蝉声,愈使乐华感到长日如年,倦怠难耐。
这时,父亲在途中寄回的家书,使乐华的心境有了极大的改变。
自得了父亲的这封信以后,态度为之一变,觉得读过的书重读起来比新书更有味,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含藏着多方面的内容,待他去发掘。倦怠无聊之感消灭净尽,他好像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世界了。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父亲的信中写了什么?竟有这么大的魔力!
父亲在信中说:
1、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2、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就读书来说: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对于目前所经验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举例来说:“竹解虚心是我师”,作者着眼于竹的中空,觉到和人的虚心相似,可以效法。故就造出了这样有新味的句子。
3、触发要是自已的新鲜的才好。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已不说什么了。
4、只管把书呆读,也没有意义。读过的书可以重读,读出些新的意味来;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在简书日更,时常感到可写的东西不多,这就是触发的功夫不够啊。
乐华把小小的手册入在衣袋里,心里一有所得,随时就写在手册上。不多几日,就写了许多页了。其中有几条只是零星的一两句话,有几条俨然就是小品文
我们现在不用小小的手册了,手机随时随地可写可拍,比前人要方便许多。
本章的阅读,真是胜似十年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