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大意】
本章论述了认识和遵循“道”的重要以及体认“道”的具体途径。
【译文】
天下万物都有本始,把这起始作为天下万物的根源。已经掌握了万物的根源(母),就能认识万物(子);已经掌握了万物,还必须坚守住万物的根本,这样,直到死也不会有危险了。
塞住人们嗜欲的孔窍,关闭他们嗜欲的门户,终身都不会有劳扰的事情。打开嗜欲的孔窍,助成他们求知逞欲的事,他们终身不可救药。
能察见细微的事情,才叫做“明”;能保持柔弱,才叫做“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叫做因循永恒的自然规律。
【我思】
万物的本始是什么?我想是生命物质。至于细菌、病毒、植物、动物的出现时间我没有研究。生命物质进化成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成植物和动物。我们现在知道的万物来源于太阳的能量。那宇宙的来源是什么呢?我没这个认知。现在的知识还无法探索宇宙的本源。在老子那个时代。老子已经认识到万物都有一个根源,已经是进步了。
欲望能塞住吗?不能吧。了解一件事物,产生一种欲望。欲望根植在意识里,挥之不去,直到被另一个欲望所取代。欲望能眼见耳闻后产生。我们能一直紧闭双眼吗?我们能一直塞住耳朵吗?不能。现在说一句话“穿山甲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即使没见过,即使没吃过,即使买不起,即使觉得不好吃。但是在意识中已经形成。直到被另一个谣言所代替。直到尝试过。欲望就如此产生了。欲望如果真能塞住,那就要限制行动,限制言语,限制文化。这有些难度。如果听说过再去闭塞,欲望也是塞不住,越是闭塞,越是引发人的好奇心。欲望犹如江水,只能疏导,只能自我有意识的淡化。顺其自然,欲望只会增加。人们分不出好坏,也会做出极端的事,无知的作恶是更可怕的事。一个人应该了解欲望的来源,有目的性的控制欲望。我们应该主宰欲望,不能作为被欲望主宰。适当的欲望使人进步,不丧失进取。太多太少的欲望,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的过快,无法掌握方向。警惕欲望。
最后一段,观察细微我们可以理解是明。保持柔弱怎么叫做强呢?这是老子的思想引申出来的观点,这里不再深究。用智慧察觉内心的细微之处。也就是以柔弱对抗欲望,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纷争,人自然就会没有灾祸。这是自然规律吗?持怀疑态度。所有的事物都在反省自己,避免灾祸。这应该是自然规律。因为生物为了生存,总是在极大程度的保存自己。如何保存自己,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像老虎一样,天下无敌横冲直撞,没必要反省自己,没必要观察细微,仿佛天下的食物都是送给它一样。这是动物的种族天赋。还可以像兔子一样,警觉的观察,敏捷的运动。总有一种方式生存下来。有些生物天生有优势,可以随心所欲,正如我们常见的有钱人有权人,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犯的错。而一些较小的生物,犯错意味着死亡,只有后天习得的谨慎细心才能减免错误的发生。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古话一点不假,用在这里很合适。通过我们的常识可以认知,一条船在江水中前行,要想逆流而上,违背自然规律,就要付出更多的力气。要想停在河流当中,就要用点力气。唯有顺流而下最省力,最顺应自然。此时我们也要左右控制方向,也要不时的反向有点力,控制一下前进的速度。因为前方有些暗礁,唯有慢速才能及时作出反应。这样要想使一条船航行一万年,给我们几个启示。一是反抗自然规律,会使得自己陷入困境。二是顺势而下,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要控制。欲望任其发展,我们要提前控制。三是控制左右距离,保持中庸。不急不慢不左不右才能使得万年船。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一、要人从万象中去追索根源,去把握原则。二、要人不可一味奔逐物欲。肆意奔逐的结果,必将离失自我。三、在认识活动中,要去除私欲与妄见的蔽障,内视本明的智慧,而以明澈的智慧之光,览照外物,当可明察事理。
二、世人好逞聪明,不知敛藏,老子遂恳切地唤醒人不可一味外溢,应知内蓄。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一个人分两个阶段,就是道从无到有,从孕育万物道生成万物的两个阶段。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正确领悟世界真相的深刻意义,就能以此为基础了解具体的世界。了解了具体的世界,就不应该停留在这一具体认识上,而是应该以这种具体认识去体会世界存在的真相,由此得到对世界的深刻认识,这样才能终身不会陷入危险之中。
这个世界在对立之间的关系中,不断运动好变化。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如果在某种特定的范围内衣自己的意愿或体系建立特定的关系通道,则难免歪曲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对世界的认识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