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的时候在确定大学前就决定了成都这座城市。可能是因为勇哥(高中语文老师)潜移默化的分享,加之一直爱吃辣,还有那些“少不入蜀,老不出蜀”,“锦城云乐”等等的描绘。心里早早就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虽然当时父母担心太远和地震啥的,填志愿时来就觉得成都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说实话收到川大志愿者证书的那天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已经没了高考失利时的沮丧,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地大学生活的向往。在网上查着成都的川大的各种信息,加进川大的迎新群,虽然基本上是窥屏但内心和每天上万条的消息记录一样欢快而澎湃。早早订了机票,一天一天数着开学的日子。来成都的飞机上,就兴奋地问父母说是不是一下飞机就能闻到火锅味。
下了飞机,就用鼻子使劲闻,但似乎没有预想中的火锅味。我的大学坐落在成都的物流重地双流县文星镇,下飞机打车奇怪的是司机似乎并不知道,而且当时全家都听不懂川普,好在是顺利抵达了也没太多的尴尬,司机还热情地介绍了很多成都的相关,我一路应和着虽然只听懂了中间多次出现的火锅二字。第一餐吃的是串串,当时觉得好过瘾,长签4角,短签2角,一吃就是一把好是痛快。也吃了在成都唯一一次吃的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无奈味蕾对它实在是抗拒就没有第二次了)。几个大妈服务员也很是热情。一顿暴食之后我也学会了第一句四川话“要得~”。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去逛了宽窄、武侯祠和锦里。就像初来成都的大多数游客,对成都的小吃颇为满意,都想一尝又不知吃何是好,以至于最后我的胃不堪重负回去就吐了。一天赶场式的游玩说不上失望,浓浓的烟火气让人觉得亲切而放松,只是晚上看到依旧热闹的大街时还是觉得自己没有融进这座城市。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天气以阴天,潮湿为主。夏季的那种溽热是让我不太容易接受的,就像在一口开着小火的焖锅。我的蚊帐是黑色的吸热多,夏天睡觉没开空调的话几乎肯定会是一身汗热醒的。成都人直爽当然比这程度更深一点的暴躁也一定程度上和天气有关。成都虽没位居全国五大一线城市,但在我看来就宜居程度上来说,成都绝对是全国一线大都市。而且我想大多数成都人可能并不在意这些所谓的排名,毕竟只要自己生活安逸就好了。
成都气候湿润,多产辣椒花椒。成都人对吃,对辣的热衷从街上排队等座的人群就可见一斑。辣,是成都人自己对自己的热情。他们爱那种巴适,“巴适”是一个除了四川就很难理解的词。因为确实无论其他地方再怎么舒适、再怎么繁华,都是少了成都特有的感觉。那种闲适里的躁动,吵闹中的轻松还有空气中那一点辣味。成都的烟火气让人淡忘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成都人多热情,善良,四川风景好,天气虽多雨但也舒适没什么灾害天气,这样地方的人们就容易懒,懒大多就是善良的。懂的人不会觉得那种慵懒在这里多么不齿,有的只是会心一笑,因为对待吃,对待休闲,他们是极为认真的。
成都是不夜城,是晚上九十点门口还排着长队的火锅店,是那种街边排上小桌椅通宵的烧烤店,是响着民谣的小酒吧,是整条街都能嗨通宵的锦绣路,九眼桥,是零点仍水泄不通的创业路。成都不夜城也和当地人爱喝酒打麻将有关吧。白天再忙再累,还是要吃个火锅喝点小酒,第二天才有精力上班撒。三年里偶尔和小伙伴耍通宵回学校,路上虽冷清却也总能看到同在路边打车的人。
再过几年成都就有十几条地铁了,但至少现在成都还是保留了一些淳朴的交通工具,像望江的人力三轮车,江安的电动三轮双排座还有门。电动三轮是我们去文星镇上其他地方最经常采用的交通工具,屁股底下的发动机给人带来的似乎时刻在提醒你的存在般的震动。要出远门的话一般都是用的打车软件,成都的司机很是热情,起码我碰到的大多数都是,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毕业了三年的西南交大的学长,一路上给我不断回忆他几年前“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感叹时间飞逝和表达对年轻的羡慕。我注意到的是车上挂着的他一家三口的合照,他的孩子这时应该快一岁了。我下车的时间是凌晨两点,他的妻子和孩子应该很早就睡了吧。另一个是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一路上吐槽着之前没有素质的乘客,又讲到他下半年即将高考的儿子,现在已经是考好了的。一边继续他一贯的吐槽风格,一边有深深地表达着他的期望。不过现在想来我竟然都不曾和那些三轮车师傅聊天,可能是因为路程太短了吧。故事很多,听不完却还是想尽可能多听一些,毕竟把谁的一生写下来不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回忆录呢。
以前觉得人就像各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伤。但再想想,并不是。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伤流过。城市才是容器,积淀着一代代人,一群群过客的喜怒哀乐。成都的三年使我不大不小的病了一场,热势褪尽,我便坐下来感受寥寥的健康。所幸三年不算太久,再长下去我就病重就难痊愈了。我将迁徙,卜居何处,我亦未知,反正不在灯火阑珊处。很难概括和评价这三年,至少现在是不好说的。无奈岁月不饶人,所以我也不愿轻易饶了岁月。
上半年,再和母亲商量,最终决定了去早稻田的想法。这就意味着我在成都的生活确乎要告一段落了。
团委老师曾开玩笑式的让我给自己的大学生活打分,我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打了一百。她笑着说:“这种自嗨的状态真的是很棒的。”,有时会问自己是不是大学过的就是一帆风顺,但想想自己为了那些自己曾下决心坚持的东西,那些想要的结果付出了多少呢 自己所谓的一帆风顺也只是无数次妥协后的自我安慰么……成都的生活已经告一段落,成都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当然还是静静地在我血液里流淌,下一站各有各的日本么?我从不怀疑自己的选择。感谢成都和与它有关的一切。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总是真实的像假的一样。我是薄情之人,说走就走,亦是多情之人,念念不忘。成都,明年六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