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的精髓

【摘录继续】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中庸”一词正是源自《中庸》,作为儒家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它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指的不是平庸,而是不偏不倚没有邪念的“诚心”,它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概念,“中庸”的态度可以防止工作中过与不及的错误做法,总揽全局,达到一个好的预期。

桂花儿


《中庸》经典语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谷园解读:对于怎样学习、做事,或追求真理,古人用这一句话就写绝了,后人再写不出比这更概括、更全面、更有影响力的话来了。


博学之。要广博地学习。就像法官断案不能只听一面之辞,原被告双方的话都得认真听,还得听一下方方面面相关人员的说法,这样才可能接近案件的真相。我们学习儒家思想,同样不能狭隘了,要对诸子百家乃至西方哲学、宗教,都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吃得透儒家。培根讲,经验丰富的人可以处理好一些事情,但综观整体,运筹全局,惟有博学之士才能做得到。


审问之。这个“审”字的意思近于检查、发现问题。荀子讲,“审,谓详观其道也”。要善于跳出圈外,审视自己在做的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人请教。


慎思之。这个“慎”字的意思是强调思考要周密、严谨、小心,小心什么呢?小心失败、小心危险,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明辨之。明辨什么?辨是非、黑白、美丑、善恶、对错、阴阳等等。有种说法,人生成败在于选择,选择大于努力。一件事,你选择错了,越努力,失败越彻底。


笃行之。就是坚持做,大胆做,虔诚地心无旁鹜一往无前地做。学、问、思、辨,如果不做也是一场空,要学以致用,要挥洒汗水,要开花结果,要收获现实的成功与幸福,要让这世界因你而不同!另外,如《史记》所讲,“断而敢行,神鬼避之”。行动力强的人善于把生米做成熟饭。这时,原有的博弈局面被打破,外部环境和路径都变化了,原本不行的,也变成行的了。


(本文选自谷园国学励志系列第一部《人生四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的方法。最早提出“中庸”概念的是孔子。孔子“中庸”思想...
    事外淘缘阅读 7,820评论 0 5
  • 谈起中国人的智慧,离不开中庸二字。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论语》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儒家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
    孤鸿学士阅读 969评论 4 21
  • 【引言】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中庸之道是看待事物和解决矛盾的大智慧,本文介绍了中庸之道的基本思想,梳理了使用中...
    简单项阅读 856评论 0 2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心中都有莫名地情结,自认为自己虽未识中庸之道,却深受中庸思想影响,中庸思想之道已无形影响着为人处世...
    逸蓂阅读 1,061评论 0 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