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以下是信息科针对临床路径做出的PDCA分析,用调查问卷来分析缺失,找到问题症结,从而得出改进方法。最后是对整个分析过程的反馈。
针对临床路径入组率低的现象,我们信息科在前期通过腾讯问卷的方式,分别对临床医生群和软件工程师群,以匿名的形式采集样本。样本数为医生20人,工程师10人。一共是6个选项,采用多选的形式,进行数据的采集。
以图示可以看出左边为临床组,右边为工程师组,分别就医院人员重视率低、培训少路径标准不清晰、信息分析落后、奖惩制度不合理、临床路径执行率低、使用者不会操作,做为此次调查的6个选项。
以上图示,可以清晰的看出,医生最大的困惑是培训少,路径标准不清晰。而工程师则一边倒的认为是使用者的操作问题。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医生和工程师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这个最大的症结就是沟通。就沟通而言,不是临床路径这一个软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而是信息科很多软件的共性,如何让临床医生的诉求传达到软件供应商,并得以解决。
围绕如何沟通,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在四个点上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培训,培训是否到位,本院之前有个成功案例,在血库系统上线的时候,软件涉及到了医生、护士,检验,在第一次培训以后,出现了很多操作问题。我们信息科联合医务科,进行了二次培训,第二次培训的时候我们针对临床医生、护理团队、检验科进行了分组培训。在临床路径的培训中我们是否也可以按病种分科室,用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培训。
第二点,报表,在医院的决策中,数据支撑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通过报表,我们可以知道每个科室最主要的病种,而该病种又是否纳入临床路径。哪些病种医生习惯使用临床路径,而又有哪些病种会习惯性的变异退出。从数据中分析其中的得失。
第三,软件,让软件工程师真正了解医生的诉求,从而让医生愿意使用临床路径。
最后,科室,让信息科本身走到临床一线去,了解具体情况,学习临床知识。做为润滑剂来解决沟通这个最大的症结。
通过前期各科室间的头脑风暴,我们提出一个案例模型,用攻克难题的方法来解决临床路径入组率低的问题。
一 单点突破 选一个科室,以一个病种为切入点。
二 三方协作,医生 软件工程师 信息科 共同参与制定这个临床路径,医生在输入该入院诊断以后,强制进入该条路径。
三 持续改进,一旦医生需要退出这条路径,必须通知信息科,共同分析变异愿意,再次完善该路径。
四,循环往复,首先确保下次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对单一路径反复打磨,完善。对合适的病种逐一推广,逐科室推广。
整个分析的过程也是学习,沟通的过程。就像创建本身也是信息科和医院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建立制度,制定流程,运用到实践中,持续改进,正向循环本身就是PDCA。
就如之前所述,信息科最大的症结是沟通,那么我们就该具有产品经理思维,需要理解医院管理、临床医生、职能科室等最真实的诉求,从而通过软件和互联网手段来满足实现这些需求。
以上就是信息作出的PDCA分析,请各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