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代理模式也称为委托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是我们平时比较常用,也比较常见的模式之一。那么何为代理呢?举个我自己的例子: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租房子住的,我不知道你们当时你们是怎么找房源的,反正我是找中介的,这中介就相当于是代理。其实我们生活还有很多代理的例子,再比如帮人带饭,请律师打官司等等,由此可见代理还是很重要的。
代理模式的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方式去访问另一对象
代理模式的UML类图
请不要在意图中虚实线的问题。
subject:抽象主题类,该类主要是声明realSubject和proxy的共同抽象接口,可以是一个抽象类,也可以是个接口。
realSubject:真正的主题类,也称为被代理类,该类里面定义了真正要执行的动作。
Proxy:代理类,在该类的实现方法里面调用真正主题类的相应方法。
代理模式的使用场景
当无法或者不想直接访问某个对象或者访问某个对象有困难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代理来间接的访问该对象。
代理模式的简单使用
我们就以律师代理为例,TimCoder请律师帮忙打官司。从这句话说,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律师便是我们所说的代理,TimCoder便是要被代理的对象。
首先需要一个共同接口:
里面定义了4个方法:commit,burden,defend,finish。
其次定义一个TimCoder类: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类实现了接口类,并在相应的方法里面实现了真正要执行的动作。
接着需要实现一个代理类:
律师便是我们要实现的代理类,在其方法中调用了被代理类中相应的方法。
再定一个客户端:
执行结果:
整个代理模式的流程图:
时序图未画完整,但大致流程就是这样的。
代理模式的分类
代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我们上面所说的所举的例子都是静态代理,代理类的代码都已经固定写死,然后再对其进行编译;而动态代理正好相反,通过反射机制动态的生成代理者的对象,也就是说在代码阶段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代理谁,代理谁我们将会在代码执行阶段决定。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Lawyer已经知道代理的是TimCoder或者说是ILawsuit的子类了。
客户端调用:
输出结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动态代理类里面只是一个Object对象的,具体是代理谁,我们并不知道,这样可以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而且他们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输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但是代理精简了很多,缺点就是不是面向对象编程的。
从代理类作用的范围又可以把上面的两个分为:
1.远程代理:为某个对象在不同的内存地址空间提供局部代理。系统源码中ActivityManagerProxy就是这个原理实现的。
2.虚拟代理:代理的对象非常耗资源,将其放到真正需要调用的时候在创建。
简单的来说,就是代理模式+懒汉模式。
3.保护代理:使用代理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该类型的代理常被用于原始对象有不同访问权限的情况。
4.智能引用:...
代理模式的优缺点
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代理模式和为什么不要代理模式。
优点:
1.将调用者和被调用者隔离,降低耦合,也符合迪米特原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
2.用小对象代表大对象,减少系统资源消耗,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如虚拟代理。
3.控制用户对呗调用者的使用权限,如保护代理。
缺点:
1.类增多,结构变复杂。(声明一下,这其实也符合面向对象的原则)
总结
代理模式的使用场景还是挺多的,刚才我也说了系统源码中ActivityManagerService就是用代理模式实现的,可以降低对象的耦合度,对项目进行解耦(特别是动态代理的AOP)等,学习设计模式其实最适合的方法就是拿来用,在适用于该模式的场景下灵活得去运用它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