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9月份和在行的陶成大哥咨询的时候他一再跟我强调的。通俗点将就是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相通的,当你能够看清楚一件事的本质之后,发现一些事情都是相通的。
周六听了火火老师关于接手一个微信公众号如何运营的分享课,其中他一再的强调一句话,就是不要把涨粉当做目的,一定要弄清楚你到底要的是什么,是公司的品牌传播、还是单纯就是卖货,不同的目的有着不同的运营方法,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当然的认为只要粉丝数量多了自然买的人就多了,文章的分享数就会多,是这样嘛,不是的。
关于涨粉,我记得火火老师给出的他认为最好的答案就是认真做内容,只要内容确实是大家喜欢的,自然而然公众号的粉丝就会节节攀升。
他当时举的是夜听的例子,最开始粉丝数也就一万多人,但是没有过两年,粉丝数突然就迎来比较大的增长,再到最后就是破千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第一就是有足够高质量的内容,每个团队成员都是从事十多年的电台主播,做出来的内容都是特别有感染力,特别打动人心的,再一个就是足够坚持,可能很多人一开始的起点条件都比夜听的团队高,但是输在了坚持二字上,最后在第三年夜听迎来粉丝大量的增长,只能说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这个故事是第一次才发生吗?不是的,在之前古典的《跃迁》还有成甲的《好好学习》里,都提到要持续高质量的输出,这不就是例子里夜听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所以回到文章的标题,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它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道理,比如说复利效应吧,每天都坚持做一件事,日积月累,在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平滑缓慢的曲线突然陡然上升,得到大量的回报,但是明明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
所以还有另一句话,叫做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距大于人与猪之间的差距。
认知的不足真的能够造成天差地别的改变,比如“延迟满足”这件事,有科学家就有研究过,调查一群小孩,给他们一人一颗糖,告诉孩子们,如果15分钟之后还没有吃,就再给他们一颗,然后科学家们统计出来15分钟内吃糖与没有吃糖的孩子,在未来几十年,能够忍住不吃的孩子都有着比较大的成就,而忍不住的孩子都过着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那些忍得住的孩子懂得回报后置,就是他知道当下所做的事在未来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样的认知能够让他们面对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能够更好的坚持下来。
关于坚持、关于微习惯能够写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不要停留在想的阶段,切切实实的去行动,做下第一次再说。
因为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知道≠想到≠做到,我很喜欢一个成语,用来作为文章的结尾。
行胜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