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中秋哥嫂带小孙女来,三人挤双人床实在不便,我便打算网购一款儿童连接床拓宽床位。买前特意留意评价,看到有用户提“有毛刺”,便放弃低价选项,选了京东上稍贵的一款——毕竟是给孩子用,安全必须放第一位。
下单后发货很快,可满怀期待拆开包装,我瞬间失望了:床的不少地方依旧有毛刺。我当即联系客服,对方态度虽好,连连道歉,却没给出实际解决方案。我本想退货重买,一旁的老爸却劝:“难免有毛刺,咱们自己用砂布磨磨就行,别找麻烦了,商家寄来寄去也费钱。”最后我还是听了劝,和家人一起打磨,又找布把边角包好,尽量确保孩子用着安全。
我半开玩笑地跟老爸说:“您这‘好说话’的态度,反而让商家没动力提高质量了。要是消费者都这么好应付,他们哪会认真对待产品问题?咱们向客服反馈,其实是在帮他们发现不足,倒逼他们改进啊。”后来客服退了一点费用,权当是给我们自己打磨的“工本费”。
老爸其实也懂这个理,他曾说过:“要是人人都像我这样好说话,社会哪能进步?”这话一点不假。就像我们看的电视剧,剧情往往是被“不妥协”的角色推动的——豪门恶婆婆刁难灰姑娘,因拒绝她嫁入而引发一系列冲突,才有了故事可讲。要是人人都谦和礼让、毫无分歧,世界固然太平,却也少了推动变化的张力。
那些爱较真、爱挑剔的人,或许会让人觉得“难打交道”,但他们实则在为自己争取合理权益,也在逼着另一方规范行为、提升能力。商家遇到较真的顾客,才会重视质量问题;服务行业碰到挑剔的消费者,才会想着优化流程。
这让我想起以前去政府部门办事的经历,那会儿不仅流程繁琐,还常要看工作人员脸色、听敷衍的话。但有一次,一位80后打破了这种僵局:他办事时遭工作人员反复刁难,跑了七八次都没办成,每次对方都临时加条件。他干脆录下全过程,事情办成后,把视频发到了网上。多亏网络这个相对公平的平台,让普通人的维权多了条路径。如今去政府部门办事,工作人员态度好了很多,或许最初就得益于这类“较真者”的努力。
有句话说得好:“第一次沉默是退让,第二次沉默是纵容,第三次沉默可能就要承受更大的麻烦。”生活中,我们不该为了“省事”做“老好人”,因为纵容只会让不良商家、不合理现象有恃无恐。选择较真,看似是“挑刺”,实则是对对方的“认真对待”——你指出问题,对方改进技术、优化服务,既能留住你这个客户,也能更好地满足其他人的需求。
反之,若选择压抑不满、默默忍受,不仅委屈了自己,心里积了怨气,大概率不会再和对方打交道,对方看似“省事”,实则失去了一个客户;而主动表达诉求、坚持合理较真,既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在为行业进步、社会发展做小小的贡献。所以,该争取的权益一定要争取,该表达的诉求也一定要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