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为什么小学生明知道玩游戏这个行为是不妥的,却为何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玩游戏?
首先思维它不是固定的,它是会变动的,昨天和大家分享过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维所控制与影响,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了问题,肯定是要从根本上也就是在思维上做出改变,行为才会有所改变。
就如孩童天生都是喜欢玩耍,特别是玩电子游戏,很多家长就会很郁闷,你不给他玩,他还会闹腾,还与你对抗,甚至是威胁发脾气等等。但是说到底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经过与我家两个小孩以及是一些朋友的了解沟通后发现,大部分的小孩喜欢玩游戏都是因为:
1、觉得无聊,没人陪他玩;
2、玩游戏有成就感,只要一通关就会有奖品或者是荣誉的加冕,在学习中,他可能得不到被老师、同学的表扬与认可,但是在游戏中他却是那个能拯救虚拟世界,能够获胜的“王者”;
3、可以暂时逃离做功课快速进入舒适区这个避风港。
孩童喜欢玩游戏大致上就是以上3点共性。其实孩子的行为是不是无解呢?它是有解的。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孩子觉得无聊没人陪,这个时候是他的内在得不到满足,所以才会想用一个替代品来填补他的空虚心灵。
只要家长能够每天固定抽出30分钟或1个小时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孩子就不会这么依赖游戏机,大家有没发现孩子即使是玩游戏,也是希望家长能陪他们一起去玩,而不是孤单地一个人玩。
第2点通过玩游戏让自己有成就感,这个其实也是挺能理解的,不要说小孩,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上受挫回到家也是借助游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然而成年人却和孩童不一样,成年人他本来就有自控力知道玩游戏的度去到哪里,很少有不懂得控制玩游戏的时间。
但是孩童却不一样,他对时间没有太多的感觉,一天一夜不睡不吃也没感觉,因为他已经处于忘我的状态,这个时间是非常需要家长作及时干预。
说到这个成就感,其实在很多教育机构里面反而是用得最多的,像网课上就经常会用到通过学习打关卡的游戏规则来让学生觉得原来学习也可以很有趣,在娱乐中学习增强孩子求胜的心理,以及荣誉感的获得。
第3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畏难情绪。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一碰到高于自己能力范围值的事情,心理马上就想逃离,只是有些人愿意迎难而上,有些人却选择退后逃跑。畏难情绪在孩子身上就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首先我们可以协助孩子先从当天最少作业的学科入手,把每一个作业都当作是一只青蛙,只要一只一只地把它们给“吃掉”,每当他吃完一只青蛙,就可以在小本本里把作业内容打个叉,他完成的越多,剩下的作业越来越少时,他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个在孩子的认知感觉上是非常受用的。
这里其实也是借助了心理暗示,让他相信只要一点一点地去完成,再多的作业也是有完成的一刻。说了这么久,你应该想吐槽了,你不是说今天会和我们讲思维吗,为什么只是计方法论。
这个时候我就要用《易经》中的蒙卦来和大家讲: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让想学的人主动来求学,而不是我主动去授予,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能让想学的人更用心去学,而不是水过鸭背,听了就忘。
我们常说学的最高境界是教,让我们又重新联想到萌姐的学习五环法:学、思、做、教、盈。当你懂得教以后,离盈也就是变现思维不远了。
关于孩子更爱玩游戏的问题,我们就要从他的认知思维来讲起。接下来你会看到以下这张图,不理解没关系,在你听的过程中,只要结合着一起去看,相信你就会明白。
大家还记得孔子那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出来的意思就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大家可以从译文部份看到:孔子他是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立志,小孩子的认知思维也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与扩容,认知思维就像是一个数据库,我们回顾一下刚才那张图。
图中显示到最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的行为,它是来源于最初大脑被外界信号刺激,输入到我们的视觉神经与听觉神经,通过处理运算形成判断反馈于我们的听说写这些行为上,这些都被称之为行为。
想让孩子自主学习以及立志,就必须要从小开始引领他,通过外部的一些事物或情景来刺激他作思考,这样才有利于他早点开悟。
我例举一些例子,我们首先从认知路径出发,让孩子多看一些人物传记,让他去感受成功的学者又或者是成功人士从小到大所经历的历程,从而有所启发。我们时常用成人的角度去想孩子这么小是否不会作思考?想法太天真等等。
如果家长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每个人的开悟时间都不一样,拿不准在某一个时刻或通过某一件事就能让他找到勤奋好学的刺激点,只要我们持续去做这个引领人,帮助孩子总有一天可以发掘这个刺激点。
再来就是带孩子多做善事,让他去看富裕或不富裕的家庭环境,以及接触他们,让他以第一人物的视角去感触不同阶层的教育以及所呈现出来孩子优秀品德的表现,这些对孩子来说比书本、传播媒体所报导来得更真实。
最后就是带孩子去体验生活,让他用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去义卖赚钱,把最终赚到的钱拿去帮助有需要的小朋友,这样做更能触动到他潜藏的那份善良,与通过自己努力读书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人的那种赤诚之心。
与大家分享了这么多的内容,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与孩子的心更贴近一些,在他们遇到坎坷的时候能多扶持一些。
这种扶持不全是经济上,更多的是心灵上以及立志上的扶持!如果喜欢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