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走势示意图。制图司婉靖(根据新闻报道资料整理制作)
将蜀道申遗当成一次梳理蜀人千年来,排除万难,奋力打破封闭、开山架桥,自强不息、走向世界的精神的契机,更好地发扬蜀人“五丁开山”的精神
“巍巍剑门关,悠悠古蜀道。危岩竦峙,惟造山运动之奇迹;剑戟排空,乃鬼斧神工之赋形。壁立千仞,穷地之险;百步九折,极路之峻。沧海桑田,二十四史连蜀道;金戈铁马,自古英雄出剑门。五丁开山,蜀中壮士何悲壮;栈道勾连,六国豪强皆畏秦。”辞赋名家何开四在他的名篇《广元赋》里,对古蜀道的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予以过精彩的描述。
听闻蜀道申遗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何开四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对蜀道价值的高度肯定,有助于提升对蜀道的保护意识。这也是一次良机,促使各界对蜀道所蕴含的丰富意义和精神价值,做一个全面的梳理,让四川人自己,让世界重新认识蜀道。”何开四还不忘强调,蜀道的意义和价值,在目前依然是被低估的,“其实,蜀道是可以跟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大运河等相提并论的人类工程。”
物用观
“古栈道,堪称绿色的高速公路”
“五丁开道,阁道千里,秦国扫六合;暗度陈仓,定鼎天下,秦汉雄风起;北击匈奴,丝路通西域;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留万世;太白吟诗,贵妃醉酒,梦回唐朝,忆昔开元喧盛日;宋元明清,蜀道繁忙,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这是何开四笔下的蜀道。事实上,何开四素来对蜀道的历史文化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古蜀地与外界沟通,主要是通过蜀道。北方皇族,避难到四川也是通过蜀道。蜀道上有古往今来数不尽的历史遗迹,可以说,二十四史上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蜀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蜀道不是简单的自然遗产或者文化遗产,它的价值是多元的。”何开四阐述道,“蜀道可以牵涉到交通、经济、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等等。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能生发出很深刻而丰富的意义。”
首就交通而言,“蜀道是多样立体的格局,纤夫道、水道、飞鸟道、驿道、栈道等等。可以说,蜀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历史博物馆。对其中栈道,在我看来,其功效就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栈道一般多沿着河岸,在悬崖上打洞,工学原理很先进,是古蜀先民的智慧结晶。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点在于,我们现在要修高速公路,需要爆破技术,不可避免要对自然造成损害。而古蜀道的栈道,不管是修建还是使用,都堪称是一条环保的绿色的高速公路。”
审美观
“蜀道厚重,是美学上的崇高之美”
作为研究钱钟书美学思想的专家,何开四对于蜀道的美学意义,也有精彩的阐释,“首先,蜀道有雄奇而不可尽数的自然景观,可谓是‘三里有奥迹,五里有奇踪。’蜀道沧桑厚重,它不是小家碧玉的美,不是婉约派的美,而是一种雄奇之美,是美学上的崇高之美。从来文人多入蜀,芳树晴岚流诗韵。这种崇高之美,也吸引数不尽的文人、诗人书写创作,由蜀道激发的创作灵感,演绎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动人故事和诗词歌赋。从这个角度来说,蜀道又是一个美学的、历史的文化博物馆。”
蜀道之美,举世所瞩目。2016年7月,本曾报道了74岁的美国人贾和普和中国四川古蜀道的故事。从2001年第一次徒步蜀道至今,她几乎每年都要在圣诞节后飞赴中国,短则2个月,长则4个月,以广元剑门关为中心,徒步寻找散落在四川、陕西境内的一段段古蜀道。上千年的时光仿佛静止,前人的脚步声似乎依然停留在石板路上,而道路两旁的古柏树让则她看到了活着的历史。
为向全世界引介美丽又独一无二的古蜀道,她花费了5年时间写作并出版《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建立了专门的古蜀道宣传网站,并身体力行带领了一批批的外国友人前来参观蜀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这则新闻,何开四印象深刻,“由此可见,凡是真正的大美,都是超越国界的。蜀道就是这样的大美。”
价值观
“借申遗,扬蜀人‘五丁开山’精神”
表现蜀地川人精神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子规啼血、一琴一鹤等,但是要说最能体现四川男儿血性的成语,何开四首推“五丁开山”。
“五丁开山”源自远古传说:古蜀时期,五位壮士挺身而出,率众攻坚克难,开辟蜀道通往中原。何开四认为,川人迎难而上和不屈精神,在“五丁开山”这个成语上得到绝佳体现。“四川是一个盆地,群山环绕,是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但条件越是封闭,越是有向外探索交流的精神向往。人们为了探寻更广阔的世界,以血肉之躯犯险,遇山则火烧水激打洞,逢涧则凿洞插木成栈,修通穿越秦岭的通道,每一条古道的开通,都是壮士喋血浇筑而成的天路,每一次的跋涉,都是惊心动魄的历险。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传承中,改变着世界,也创造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或许,正是因为这群山的阻隔,恶水的胁迫,不愿被环境束缚的秦巴山区的秦人、巴人和蜀人,才更加血脉贲张地想冲破这现实的枷锁,启发了埋藏于意识深处的智慧潜能,修建了那一道道疏通生存之途的蜀道。”
“假如古蜀道被破坏了,那将是无可挽回的历史记忆的断裂,对人类精神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蜀道的价值有透彻了解的何开四,有一种深刻的危机感。也正是这种危机感,让他的目光更深远,“我们更应该从精神深处,从理论高度,深刻认识蜀道。在努力推动蜀道申遗的过程中,并不只是为了申遗而申遗。而是将之当成一次梳理蜀人千年来,排除万难,奋力打破封闭、开山架桥,自强不息、走向世界的精神的契机,更好地发扬蜀人‘五丁开山’的精神。”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蜀/道/可/见
民间的活泼精神人民的非凡智慧
1963年,18岁的何开四,以川南地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录取。
“去北京读书,出川北上之旅,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感受蜀道,我的家乡川南是浅丘,那次出川之旅,是我第一次感受四川的崇山峻岭之美,沿着蜀道穿梭。受到强烈的情感和精神震撼。那也让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蜀道内外是两个世界。蜀道内,青山绿水,壁立千仞;蜀道外,是大片田野,一马平川。春节放假从北京回四川,北方是树木凋零的冰雪世界。回到四川,虽然是冬天,依然是青翠满眼。”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何开四感慨殊甚,“蜀道其实相当于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横断面。当你亲眼目睹蜀道,走上蜀道,你会获取很多历史信息。因为漫长的历史浓缩于斯,层层叠叠的历史信息都微缩在蜀道,这个空间断面上。”
当下年轻人热衷“看世界”,何开四由此真诚建议,去蜀道走走看看,在大山大水的雄奇中,聆听历史的回音。“其实,蜀道是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交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能多一些兴趣,去解开其中蕴含的自然之谜、历史之谜、文化之谜,必将得到审美和知识的双重享受。如果说,我们在故宫博物馆看到的是皇室的生活,皇族的历史,那么我们在蜀道这个蜿蜒在天地之间的博物馆里,我们看到的是民间的活泼精神,人民的非凡智慧。”
何开四
蜀道三言
●“可以说,蜀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交通历史博物馆。”
今日古道虽废弃,但现代交通体系的重建,却都是按照古道的山水形势而确定修建线路。
比如宝成铁路走的陈仓道;川陕公路自宝鸡起,分别经过古陈仓道、连云栈道与褒斜道,至汉中后又走古金牛道赴四川成都;姜眉公路则沿古褒斜道而筑;连接西安、成都的108国道与古傥骆道、金牛道吻合。当今日的我们乘车穿越大秦岭时,不管选择哪一条道路,总是有机会与古道相遇、相行。
●从来文人多入蜀,芳树晴岚流诗韵。这种崇高之美,也吸引数不尽的文人、诗人书写创作,由蜀道激发的创作灵感,演绎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动人故事和诗词歌赋。
“从这个角度来说,蜀道又是一个美学的、历史的文化博物馆。”
●何开四还不忘强调,蜀道的意义和价值,在目前依然是被低估的,“其实,蜀道是可以跟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大运河等相提并论的人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