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做某一件事,即便是我们喜欢或想做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不完全具备做此事的条件,或者是被做事的困难吓住,于是我们就让自己处于等待状态,这一等,可能就一直处在等待中,至终什么都没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许人人都会背明日歌吧,老祖先早就告诫世人拖延的结果就是蹉跎了岁月。
小时候学英语,当时用的录音机音效不好,不爱用,便将之当做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以为有了新机子,才能开始学习。后来的结果是,各种新机型都先后用过了,英语水平依旧是老样子。
做不好一件事的原因有很多,外在条件不具备只是其中之一,但将它做为主要原因,肯定是不准确的,以此为理由,说白了,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而已。并不是想真正解决问题。原因找不准,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就不奇怪了。看清了也不意味着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从孩童到成人再到老年,拖延症患者可谓不少。
因为拖延,很多能力不能及时培养出来。又间接地让人信心不足,使人陷入恶性循环不利于发展的成长环境。童话属于儿童,武侠属于少年,言情属于少女......各年龄段都有该段年龄段的兴趣点,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小时候一直想有个洋娃娃,但当时家里各种原因吧,没有满足她这个需求,每每讲起这事,她总觉得很心酸。说现在倒是能买得起了,童心早已无踪,这个缺憾注定是无法补上了。
别人按年龄段学习掌握相应技能的时候,自己却因为拖延拉下了一节节课。有些事情或许还可以追补,有些则错过了就是一生。有些事情是讲究童子功的,之所以叫童子功,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在特定的年龄段,才能练成特定的功夫。
虽然凡事有先后,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能说晚。大器晚成的人和事确实有很多,但也仅指那些不管多晚已经开始行动并取得效果的人,爱拖延的人只要不开始行动,就只能一直是拖延症患者,大器晚成注定与他无关。
有很多次,我无意中发现,周围那些优秀的人们,总是更努力地在做事,他(她)们不停地做出一件件漂亮的事情,不会将各种借口挂在嘴上。而那些一事无成不靠谱的人,几乎个个重度拖延习惯缠身。
其实我本人就是个拖延症患者,深受其累。对拖延症我有足够的体验,我的问题是,想的很多,做的又太少。想的太多,不去做,想即空想。只想不做,不如不想。拖延中,只会如身陷泥沼,拖延中,并不能快乐!
拒绝拖延,摆脱困境,重拾快乐。不用强调等条件具备了再开始行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弱项,多理解包容不成熟的自己和他人,不人为设置障碍驻扎藩篱固步自封。很多事,只要认真想好了认准了,就去做吧,做了之后,才知道快乐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