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年轻很少懂得年老的苦,在年轻的眼光中,老是一件可怖的事,容颜凋零,身形败坏,言语无味而唠叨。所有的年轻人内心抗拒变老,却又自嘲“老了”。
北上广,鲜少能懂得那些为拼搏而来的年轻人,明明看见了他们的努力,却一本正经指出他们功利,明明享受了他们参与建设的城市,却暗道他们也占据了资源。
不是每一个来到北上广的人,都有着海龟背景,高校学历,更多盘踞在恐惧面前的,是收入攀比不上消费的异乡人。他们看似被接纳,但没有资产,没有保障,甚至没有社保、没有年金,唯独靠着一份年轻。
那么,当他们老了呢?
一个出生在广东的年轻人带着一份懂得和慈心,揪出了这深藏内心的恐惧。
他叫余汶龙。
从警校毕业后,他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公职——警察,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娃,这样的荣耀足够传遍村里,光耀门楣。但这份“靠谱”的公职,并没有走进他的心里,随后从事过ERP局域网建设工程、地铁以及高架桥市政工程项目承包,最终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创业道路。
他曾赚足人生的一大桶金,也曾背负百多万的债,正是这次债务,让他意识到那些与他同样仓皇的年轻人,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
他只身来到上海,发现这样偌大的城市,承载着大量的流动人口,他们居然没有保障。
从自身的境遇思考,他懂得年轻人的忧惧,懂得农民工、打工者在养老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逐渐萌生了为“老无所依”的人群提供一份保障的想法——
他想设计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将人们日常的消费利益转化为养老基金。
为了懂得这样的商业模式,他求教了对消费养老有着深入研究的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尽管获得了杨教授的指点,但这种商业模式的研究和搭建岂非容易,他起码尝试了9次推倒重来。
涉及养老的资金运作,为了等待财政部关于养老金账户的批文,他又等了5年。
在1年多的沟通后,央行许可他开立工商银行托管专户,随后,他与天弘基金形成了“消费养老金合格计划”四方协议。
2012年,他将“消费养老”由理念转变成了现实。一家名叫“北京新德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了。
他的懂得,变成阳光,照进了许多年轻人的现实。
如果一个年轻人每年的消费开支平均5万-10万元,按照1%-1.5%积分兑换计算,每年可以累积大概在1000到1500元消费养老金,到退休本金约3万-4万元,却也能获得近7倍的增长。
他的懂得,还挖掘了消费者未曾注意到的消费回馈。这些回馈聚集起来,折合成现金,还能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懂得和慈心,有了这家以消费养老为理念的“德浓”公司,让无数个有着担心“老了”的人们有了微小、但确定的幸福。
于是,便有了这款能将消费返利,注入到养老金账户的APP——小确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幸吾幸以及人之幸。
愿这份懂得,也能照见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