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觉醒的背后,都是熬

早上醒来都会听主持人傅小米的读书直播,最近她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曾国藩的故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的名字始终与 “坚韧”“觉醒” 紧密相连。这位被誉为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的人物,并非天生的智者或强者。他的每一次觉醒,都是在苦熬的熔炉中反复淬炼的结果。

他出身在湖南湘乡的普通农家,资质并不聪颖。十四岁开始参加县试,先后六次落榜。后来他将自己的考卷与优秀范文逐字比对,终于觉醒:读书治学绝非死记硬背,而是要领悟文章的精髓与逻辑。他每日坚持 “读史十页、写日记一篇、练书法一小时”,最终在第七次考中进士。

组建湘军后的生死考验,是曾国藩最惨烈的苦熬。他组建军队,却连连战败。后来在生死边缘挣扎,让他彻底觉醒了灵活应变的处世智慧。最终湘军攻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用十年血与火的苦熬,也换来了晚清政局的短暂稳定。

晚年的曾国藩,迎来了思想上的终极觉醒:人生的真谛不在于高官厚禄,而在于 “尽人事、听天命” 的从容。

曾国藩的一生,却处处可见 “苦熬出觉醒” 的痕迹。科举路上的十余年困顿,让他觉醒了治学的真谛;京官十年的自我磨砺,让他觉醒了修身的要义;湘军十年的生死考验,让他觉醒了成事的智慧。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觉醒从来不是灵光一闪的顿悟,而是在苦难中不放弃、在绝境中勤反思的必然结果。

每一次的觉醒,背后都是苦熬。

我很佩服的作家无戒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坚持写作的第七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籍;坚持写作的第十一年,出版了第十本书籍;写作十一年,一共写了一千多万字。

其中小说《余温》、《云端》、《雪墨》卖出了英文版权,还有其他的几本书籍卖出了越南版权。这些实体书籍也上架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很多个国家,这个来自甘肃的农村女孩儿终于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

她没有上大学,曾经多次创业失败。她早早地步入婚姻,成为一名妻子与母亲。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后来发现文字能带给她力量。

她最终也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曾经的梦想。

在发现青蒿素之前,屠呦呦这位女科学家经历了长达 190 次的失败实验。后来持续苦熬19年,终于在1981年发现了青蒿素。她的科研觉醒,是在数百次失败中对 “中西医结合” 思路的坚定。

在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 9 秒 83 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但这一切都源于10年来的苦熬。

作家廖一梅说:“人是一种挺奇特的动物,他不能从快乐中学习,只能在痛苦中成长,痛苦能成为你的营养,痛苦越多,那棵树会长得更大。”

冰雪里盛开的寒梅,要在暗夜里承受无数次风雪的抽打;蝉虫在盛夏的树梢上唱响第一声蝉鸣前,要在泥土里度过三年暗无天日的蛰伏。

世间所有惊心动魄的觉醒,都是漫长苦熬沉淀出的必然结果。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蜕变背后,藏着的是咬牙坚持的日夜。那是无人理解的孤独,则是在绝望中依然不肯放弃的执着。

所以每个觉醒的背后,都是苦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