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和吃饭一样,
吃的多了,
身体和灵魂都会变得越来越智慧。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
“这一生如果我没有走进内在世界,我就会一事无成。”
对于一个人来说,
走进内在世界,
实现自我觉醒,
就是人生的一次破茧重生。
觉醒,
就像一棵大树的根。
只有觉醒者,
才能自我成长根深叶茂。
①
人到中年,
前有青春的梦想渐行渐远,
后有生活的重担步步紧逼。
经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
见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突然发现,
走着走着,
竟然把自己弄丢了。
活在世俗认为的规则里,
活在自己以为的应该里,
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声音。
一个觉醒的人,
首先是接纳了自己的人。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和强大,
黑暗和光明,
无知与恐惧,
以及是非对错、善恶有时。
他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
进而坦然地接纳整个世界。
②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才是走向觉醒的第一步。
一个觉醒者,
必定是经历了诸多磨难的人。
很少有人在一帆风顺、
人生得意时突然觉醒。
当外界环境顺遂人意时,
人的内心往往依赖于外在的成就和认可。
而当遇到痛苦、挫折和无法超越的灾难时,
才会开始反思自己。
作家廖一梅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是一种挺奇特的动物,
他不能从快乐中学习,
只能在痛苦中成长,
痛苦越多的那棵树,
会长的更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心不死则道不生。”
人的执念和欲望不经历死亡般的困境,
哪能换来对“道”的敬畏和臣服。
觉醒者的“心死”,
并非是绝望和放弃,
而是劫后重生的热忱和惊喜。
③
人,
只有在事业上遭遇瓶颈,
在家庭中面临矛盾,
在健康出现问题时,
才会问自己:
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才会发现,
那些曾经的痛苦,
都是老天在借用它们来渡人,
让人在磨难中成长,
在挫折中觉醒。
面对困境,
虽然难过。
但不能自己把自己打败,
要学会释放情绪。
在生活的压力下,
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
把痛苦和委屈都埋在心里。
这样做只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许多抑郁者,
就是因为自我攻击,
最终情绪变成了对付身体的武器。
难过时,
不妨痛痛快快地哭出来,
把情绪完全释放。
一个觉醒者,
在经历了众多的磨难、
千刀万剐的疼痛后,
会渐渐看清这个世界,
接纳这一切。
只有接纳,
才能摆脱生不如死的折磨。
因为对抗什么,
什么便会一直存在;
接纳什么,
什么便会消融不见。
④
在不断的觉醒中,
重新认识了自己,
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知道了自己的需求,
懂得了想要的生活。
觉醒者,
就像一个迷路的人,
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
怀着满心欢喜,
踏上了一条崭新的路。
在这条路上,
温柔而坚定,
不仅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还不断洗刷着心灵的污垢,
一点点擦亮那颗蒙尘的心,
当心越来越光明的时候,
眼睛就会看到越来越美好的世界。
同时,
觉醒者身心变得轻盈,
放下了越来越多的负担,
放下了越来越多的欲望,
放下了越来越多外界强加的身份标签和道德绑架。
明白了,
那些所谓的身份符号,
都与自己内心真实的追求无关。
觉醒者有自己想要的方向,
有属于自己至纯的喜悦,
有自己内心真实的幸福。
一旦觉醒,
便会在发现生活的真相后,
对生活依然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但表面看起来,
他们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疏离。
这并不是冷漠无情,
而是学会了保持清醒和独立。
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
不再为了追求虚荣而迷失自我。
⑤
觉醒者不再抱怨外界的一切,
因为他知道,
一切都是自然的存在,
万物一体,爱人即爱己。
觉醒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闲暇时,
泡一杯清茶,
读一本好书,
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
觉醒者,
能够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看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
越来越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和变化。
觉醒者能够与万物产生深度链接,
听到鸟鸣,
能感受到鸟儿的满心欢喜;
欣赏一朵花,
能体会到花儿绽放的力量;
面对一棵树,
能体验到它所经历的风雨。
即便风中飘过的一片黄叶,
也能领悟落叶飘过时的心语。
觉醒者成为了生活的观察者。
观察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存在,
体验着时间流过去的每分每秒。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热闹,
而是把自己放在热闹之外。
他们知道生活只是一场戏,
一场表演,
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复杂角色。
他们欣然接纳这一切,
欣赏这一切,
时而让自己热情洋溢地投入生活,
全情演绎属于自己的角色。
最重要的,
他们一定会全心全意地爱自己。
虽然偶尔会忽略自己的感受,
那只是惯性的力量,
让他们回归到了原来的生活模式。
一旦安静下来,
他们就会把自己赶紧从生活的洪流里拉出来,
保持警醒和觉知。
写在最后——
觉醒是一场自我救赎,
是一次破茧重生。
真正的觉醒者,
品过悲欢离合,
尝尽人间冷暖,
经过苦苦煎熬,
在入世中修行,
最终化繁为简,
蜕变成一个强大崭新的自己。
愿每个人,
在觉醒中,
拥抱美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