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中将“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作为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明确要求。
一、目的
转化与应用,促进优秀成果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产生实际的积极影响,发挥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与科研价值。建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优、成果应用、深化发展良性循环的科研生态体系。
建设动力系统、支持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研究建设,构架起推广应用的项目运行机制,规范从组织申报、评审立项、项目实施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形成分类分层合作共赢的推广路径和行动策略,最终进入常态化运行,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
二、思考:
在召开现场会、主题展示、课程培训和研讨交流等常规成果推广路径的基础上,如何丰富创新推广路径?如何借助成果推广项目制运作,行成区域课题研究、成果评优、应用、转化、深化发展的良好教育研究生态?如何将优质教育成果的推广应用真正落实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的改进优化、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对于思辨性、纯学术理论探讨型、调查论证型的成果,应用型成果更具推广的可能性。
问:推广应用中遇到哪些难题?有哪些经验?
条件:1双方高度重视,达成共识。2区域搭建共享平台,畅通联系渠道,提供专业指导。3建立区校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实施流程,常态化推进。
推广途径:
1文本推广,案例集,操作手册等
2成果宣讲
3课程培训,与区级、校本教研结合,主要形式,更加系统。
4互动研讨,座谈、研讨会,对应用情况进行跟进、验证、拓展与深化,保证成果落地的必要形式。与区级教研活动融合开展。
5示范展示
6实践创新,实践中对原成果进行改进、优化和创新,螺旋发展。以校本化形式,增强应用方的活性。
三、优秀成果转化与应用内核的析出
优秀成果经历了前期长时间、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如果将成果和盘托出,对方难以消化,无法照单全收。因此在推广前,应该根据应用方的情况,从成果中析出最适合转化的核心内容。
内核分为三种:
1是模式或机制,这种适用于宏观、大格局的,密切配合区域教育改革的宏大成果。如“基于学情调研的行动改进”,析出“学情调研机制”。
2策略或方法,适用于课堂技术类成果,其核心是技术,析出成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并根据师情和学情,提取背后的原理。
3特色或亮点,适用于学校特色类成果,该成果蕴含着学校的研究传统、资源、优势和特色,应用方的环境不尽相同,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应与应用方深度交流,充分沟通,在互相了解校情、师情和学情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析出最适合转化的内容。
四、推广的条件
1、申报方式:“计划”与“自主”结合,区域改革类成果和课堂技术类,采用计划指定推广,学校特色类选择自主推广,自愿申报。
2、成果方:“一地一策”提取操作要点,愿成果,新环境,克服成果应用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应用方组成协作研究小组,基于对原成果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方在教研员引领下,对原成果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造性应用,将原成果在新环境中应用的难点转化为突破点。
五、项目制运作
制度保障支持系统:探索运行机制,包括立项及项目管理制度的研发、项目常态管理的组织和运作、绩效评估、评优奖励等。奖励包括:设置“成果推广应用奖”、经费支持。
行政推广+自主申报
项目运行机制图
立项评审:区教研室邀请专家从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等方面进行立项评审,由区教育局颁发立项证书。
优化开题:目的是让开题者明细研究任务,也在于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成果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1是通识培训,聚焦成果推广应用的目标设置、基本流程、项目管理及注意事项,并指出做好成果推广要做到:找准精髓,推广追求神似;建立感情,接受推广成果;掌握方法,形成操作程序;反馈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发展,增强创新含量。(搭建平台,互动交流,集中开题+自主开题,推广方和应用方合作形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成果概况内涵,应用方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广切入点、拟解决的问题等)
分层分类指导推广应用:合作共赢的推广策略,分类分层推进的方法
调研:1了解具体做法、特色经验;2实施的成果和成效;3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4对支持方的期待;5今后开展工作的建议
规范结题:研制结项报告模板:拟解决的问题、成果推广切入点、推广应用的做法、实践路径、项目团队的组织文化、项目实施的成果与成效、总结与思考。
评价指标:成果投放、团队投入、实施过程、产出效益(自评与他评结合)
项目评价流程:发布结项报告模板、培训项目负责人撰写报告、推广方与教研员跟进修改报告、专家评审、公布结果、申报奖项
协同合作:线上线下随时沟通、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构筑愿景形成共同体,情感沟通的重要性
六、应用效果
1区域合作, 深化区域教育改革:机制推广撬动教学改革;理论分享助推实践创新;教研指导改进教学方式
2研修一体,转化教师教学行为
3校际联手,优化学校创新实践
推广应用必要性:1十多年教育记者,鲜活的创新在一线;2成果聚焦日常教育教学,真实有效,身边的科研课题,不高大上,接地气;3科研成果瞄准痛点问题;4以小博大,小切口撬动大改革。面对一道难题,有人直接告诉你答案。
推广方(可包括当地教研机构)的难题:1新环境,成果不能直接移植;2一地一策确定推广切入点和操作要点;3时间规划,全职与兼职;4一对多,个性与共性;5解决推广中的生成性问题;6制作培训规划和课程;7如何引领与动力;8成果落地问题
应用方的难题:1对成果的认识程度;2蜕变的痛苦;3团队的建设;4与日常工作的结合;5能否创造性生成;6实践效果检验
团队(人力):支持方(帮忙不添乱,部、学会、各级教研机构):制度支持、教研支持、激励支持、资金支持、活动支持、平台支持;推广方与应用方的责权利、成果物、
激励支持:设置“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奖”,颁发立项证书(全部),资金,设立国家级课题,颁牌(择优),
过程管理:优化开题,规范结题
体系:自主申报、项目评审、过程管理、效果评估
推广策略、推广环节、推广路径、模式分类、亮点调研
支持系统、动力系统、操作系统
责权利:
推广方: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提供已有研究成果的内容与形式、相应文本与资料等;提供与研究成果相关的培训与服务,包括人员培训、组织研讨等;跟进推广工作的实践进展与情况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应用方:深入学习成果的精髓,创造性地实施应用原有成果经验,主动寻求成果方的指导和帮助,组织开设相关课程和举行相关活动,及时与推广方沟通在推广中出现的情况与变化,以成果推广为抓手,拓展和深化已有研究成果,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优化开题:目的是让开题者明细研究任务,也在于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成果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1是通识培训,聚焦成果推广应用的目标设置、基本流程、项目管理及注意事项,并指出做好成果推广要做到:找准精髓,推广追求神似;建立感情,接受推广成果;掌握方法,形成操作程序;反馈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注意发展,增强创新含量。(搭建平台,互动交流,集中开题+自主开题,推广方和应用方合作形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成果概况内涵,应用方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广切入点、拟解决的问题等)
调研:1了解具体做法、特色经验;2实施的成果和成效;3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4对支持方的期待;5今后开展工作的建议
规范结题:研制结项报告模板:拟解决的问题、成果推广切入点、推广应用的做法、实践路径、项目团队的组织文化、项目实施的成果与成效、总结与思考。
评价指标:成果投放、团队投入、实施过程、产出效益(自评与他评结合)
反馈成效:推广项目的认知度、学校参与度、教师参与度、学生学校家长的收益、原成果的迭代升级和新研究的萌发生成(内化与创新)、推广机制及科研模式的完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