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带一盏灯,孑孓独行

不同于以前的乡土小说,贾平凹的《带灯》创造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主人公,她以虔诚的姿态行走在落后的贫穷山村,以温暖无暇的心牵住了一整个樱镇。

贾平凹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将一本厚重的长篇故事分成无数个简短的小镜头,小标题并非生硬的总体概括,通常是内容里某一句话的摘录,反而勾起读者不停读下去的欲望,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而这其中更为巧妙的是,贾平凹将带灯的原型在生活中寄给他自己的信加工成写给元天亮——一个从来不曾出场亦未曾有所回复的从樱镇飞黄腾达的官员。在百姓的口耳相传中,他渐渐被神化,尤其是在带灯的心里,他几乎成了她的信仰,全部的精神支柱,字里行间洋溢的是无法掩饰也无需掩饰的浓浓爱意。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亦是如此,无论是追星还是沉迷于动漫,都是内心倾向于创造一种完美的形象,以此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而在这个创造和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选择性地无视了原型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点,逐渐完成了一种内心人格的完美外化。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此时的人物与其原型有多大的联系,还不如说,此人物之所以成为此人物,其实源于其创造者心灵深处的渴望,以此弥补潜藏的遗憾。

元天亮这个人物角色在支撑起带灯精神世界的同时,每隔几节就以小结形式出现的“给元天亮的信”亦以单元小结的形式为观众理清了思路,而这种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穿插第一人称自白的形式更便于我们了解主人公——带灯独行的她。

贾平凹说,这本长篇的源头其实是一个常常写信给他的乡村女干部,一开始他不以为意,却逐渐发现她的文笔很好,好到让他惊讶——山村里的村镇政府里竟然也有文笔如此优美之人吗?她有时寄特产给他,有时夹着一些政府的文件、工作报告,渐渐地,便有了他笔下的这本书。

正如贾平凹所言,他正是这一茬作家,只能扎根于乡村,从土地中汲取养分赖以生存,而带灯又给了他一个全新的独特视角,以一个清高但亲切、黑暗中带灯孑孓的女性形象去感受、去讲述当今社会下日新月异的乡村发展。我想,带灯也许亦是贾平凹内心里的一个人,贾平凹亦是一个带灯独行的人吧,一个在浊世求光明的孤独灵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知道该怎么说,这好像是一段不太稳当的爱情,两个人太敏感,太脆弱,不堪一击。 我们之间的结局都明白,无论在奶茶店里...
    年少的你阅读 2,905评论 0 0
  • 假期后的第一天,孩子回来说不错,老师没有讲新课程,今天只是把前一阶段学的内容复习了一下,晚上回家就问爸爸呢?我告诉...
    王柯妈妈阅读 1,657评论 1 3
  • [连载]我们离婚了--目录页 服务生已经把我们点的咖啡送过来了。我端起咖啡喝了几小口,准备心平气和地和林清说清楚。...
    廉子阅读 2,578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