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的只是知识,做到的才是功夫

《大學》 學習筆記一

《大学》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中国读书人的修行之道。

整个《大学》系统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成长指南。

记住:学到的永远只是知识,做到的才是功夫。

《大学》是经典,经典就是磨刀石,经典里面所有的道,所有的内容,都是作为磨刀石,来磨练你心中的那把刀。

经典本身不能够披荆斩棘,也不能够解决问题,只有刀才可以。

我们要搞清楚经典是什么,经典是磨刀石,它是磨我们心中的那把刀,或者经典是点火石,点我们的心灯。

古人讲人可弘道,非道弘人,这里面讲做到才是功夫,就是来磨我们自己。

希望大家通过修自己,功夫上身,我们在社会上面能不能够立身行道,未来看的就是你有没有功夫。

过去南怀瑾老师把儒释道打了个比方,叫三家店。

儒家,我们看儒字怎么写,它就是满足人需要的一种学问,是研究人和人关系的学问。

道家,是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

释家,就是释迦牟尼,就是F家,F家是研究人和人心的关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切法由心想生。

最后我们老祖宗发现,人和人的关系就只有五种,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孔子讲的更简单,就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儒家,是研究人跟人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最根本的东西,怎么做人,怎么跟人相处,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叫粮食店。

道家,是药店,当一个人精神上面出了问题,人世间太劳累,最后人就去亲近自然,去药店里面治病,叫药店。

F家,就是杂货店、超市、百货公司,里面什么都有,所以它最高,最后究竟圆满,还是在F家。

但是我们最基本是在粮食店,今天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不吃饭了,我们这么多年,把粮食店砸了,没有这一种人伦。

做父亲的不像做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做儿子,做丈夫的不像做丈夫,做妻子的不像做妻子,做老板的不像做老板,做员工的不像做员工,这就是整个社会。

为什么要恢复这种文化,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把有形的饭碗砸了,无形的饭碗也砸了。

我们现在中国人确实是战战兢兢,我们不醒来,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有形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无形的饭碗也要端在自己手里。

所以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还是以儒家为主,因为它是粮食店。

所以吃饭还是要吃,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生病,就是因为他的主食已经不是饭了,不是粮食。

所以整个中国文化的主干,还是以儒家为主,因为儒家是关于社会人伦的学问,当然如果能够加上道家,F家,那就更加好。

这是第一个概念,叫三家店。

所以儒家的经典文献叫《经史子集》,经就是不变的,叫经典。

儒家总结出来,有十三部经,老百姓最熟悉的儒家经典就是“四书五经”。

史包括《史记》、《汉书》、《二十四史》等。

子是历史上面很有成就的个人的作品,个人的思想,或者说个人传记,像荀子、墨子、韩非子等。

集是一个时间里的作品集合,像《全唐诗》、《全宋词》、《古文观止》等。

《经史子集》,集已经是最低的了,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一读书就开始背唐诗,还觉得这个孩子学了很多东西,其实诗已经是很浅的了。

所以《经史子集》,先读经再读史,再读子,再读集,是有顺序的。

文化自信

与君共勉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