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美国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的制裁禁令”为由,宣布7年内禁止向中兴出售零部件。中兴做出缴纳10亿美元罚金、改组董事会、接受美方监管等让步后,才使禁令被解除。
一年后,美国商务部又故伎重演,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向美国购买技术、配件,终止美国企业、组织等与华为的合作,以切断华为的供应链,令华为无货可卖。
面对极限施压,任正非出奇地淡定。他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
仅一个多月后,特朗普就在G20峰会上收回成命: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公司出售零部件。
华为为什么能够实现惊天大反攻?是什么让华为成为一家打不垮的国际化企业?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伟大的磨难——华为启示录》一书就能揭晓答案。这是一本经营励志的纪实类书籍,由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领衔撰写,多位作者共同合作完成,详细讲述了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奋斗历程,指出华为成为世界级公司的战略智慧,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营案例。
1.有备方能无患:华为的备胎计划
2012年,当家人任正非就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的恶果:“如果他们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是不是就傻了?”任正非预感到,华为要站到世界的最高点上,迟早会与美国在山顶上交锋,要做好一切准备。
他要求华为按照极端情况备战,建立备胎。任正非的这种超前意识,使华为拥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在美国极限施压后几小时,华为便发声:所有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此时,华为才公开了多年来苦心打造的备胎产品和替代计划,海思芯片、麒麟操作系统均公布于世。
对此,世人感到惊诧,而华为人早已明白,备胎总有转正的一天。
备胎首先是技术备胎。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芯片、软件操作系统和通信设备这三大核心部分组成,华为在这三大部分都有备胎。全球同时在这三个领域都位于世界前沿的企业,仅有华为一家。
2017年,华为就开始用两条腿走路,2/3的华为手机配备了海思芯片。所有核心的尖端芯片,华为都可以实现自我供给,且保持产品的高度领先。鸿蒙操作系统能够完美地适应物联网,应用于自动驾驶,比安卓系统快60%。
备胎转正,确保了华为公司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击碎了美国政府企图切断华为供应链的幻想。
除了芯片等技术备胎,华为还重视人才备胎。任正非创造性地提出了“知”本主义。他认为,知识雇佣资本,人才是决定一切因素的关键。只有认识到人的价值,才能成为一家最有价值的公司。
华为在全世界拥有20多个研究中心,其中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约1.5万名,产品开发人员7万多名。
华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吸纳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人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强大的人才队伍为华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华为还有财务备胎。华为已经在伦敦、东京、纽约等地建立了财务风险控制中心,聘用国际优秀人才管控公司的资金运行、合同、项目管理风险,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把损失降到最小。
技术备胎、人才备胎、财务8等一系列备胎计划,彰显出华为明见万里的强大力量。超前的忧患意识,前瞻的思维模式,全面的备胎计划,使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华丽转身,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创新就是王道:华为的制胜法宝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能够抢占先机,华为靠的就是系统的创新。
首先是产品创新。从数字交换机到智能化交换机,从4G到5G,华为在产品创新上留下了令人骄傲的足迹。
西方国家关于“中国人永远无法造出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断言,让一直心系“中华有为”的任正非耿耿于怀。
为进一步研发数字程控交换机,任正非力排众议,先后以24%、33%的年利息向民间借贷,保证研发资金及时到位。
任正非平静而坚定地对员工说: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了,我就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寻出路。
艰难时刻的背水一战,很快便迎来勃勃生机:1994年华为推出自主研发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横扫国内市场。使华为借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创新,任正非有着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缩短华为进入世界领先阵营的时间。
对于华为来说,至少要利用华为所拥有资源的70%以上才算是真正的创新。不能共享资源的创新,只能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
如今,华为持有专利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先后获得“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全球百强机构”“最佳无线技术突破奖”等多项国际性大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200篇,向全球各标准组织累计贡献技术提案6万多篇。
其次是组织创新。华为已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996年,任正非受《香港基本法》的启发,组织专家起草《华为基本法》,开始对华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改革小组提出了多种薪酬设计方案,没有一个能被通过。
既然谁也不愿意对自己开刀,华为决定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对自己下手。首先请来的是合益集团。自此,能够大大激发员工积极性的职能工资制迅速推广。员工薪酬不再取决于任职资历、年龄、学历,只取决于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
为了改进管理,学习先进经验,1998年华为引进英国国家职业考核体系,后又与IBM公司合作,开展“信息技术战略和规划”项目。华为融会贯通,将英国职业考核体系和职能工资制结合起来,实行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
5年当中,华为逐步建立多项管理体系,量身定制了集成财经服务体系。这些方案逐渐成为华为走国际化道路的独特组织阵法。
2003年,华为聘请美世咨询公司做顾问,成立了企业经营管理团队,任正非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轮值主席制,为发挥管理团队的集体智慧迈出了新步伐。
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能够提供完整的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设备商,签订的商用合同数量居全球第一,创下全球5G最快部署记录——帮助韩国运营商在3个月内快速部署5500个基站。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华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密不可分。
3.坚守理想信念:华为的定海神针
华为不变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从自主研发程控交换机,到对决上海贝尔、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从大陆到香港,从俄罗斯、非洲到欧洲,后与美国巨头思科公司交锋,最终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领头羊……面对危机的考验,华为人从未畏惧。
任正非说: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
因此,当身边的企业纷纷试水跨界发展时,华为坚持不上市,不搞金融,不做房地产,一切服从使命和理想,心无旁骛地钻研通信技术。
华为的社会责任感已经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范畴,拥有了面向整个人类社会的宽广视角,提出了“为人类做贡献”的宏大愿景。
基于这一宏伟愿景,华为人在日本核电站泄漏之际,冒着生命危险在两周内恢复了680个基站,企业管理者孟晚舟在同一时刻全然不顾辐射的影响,从香港赶赴日本;
印尼海啸发生后,47名华为员工在13个小时内恢复了灾区668个基站,为抢险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正非深信,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企业间的依赖、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承受着极限施压,任正非并没有以受害者的立场,发表义愤填膺的言论。相反,他一再感谢美国企业与华为的合作,坦言美国企业有很多值得华为人学习的地方,华为不会狭隘地排斥美国芯片。
不应该狭隘地一味消灭对手,应该团结对手,与强者联手,朋友越多,天下越大。“为人类做贡献”的宏大愿景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使华为在32年的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好了,《伟大的磨难——华为启示录》就为你讲解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个要点:
1.有备方能无患:华为的备胎计划;
2.创新就是王道:华为的制胜法宝;
3.坚守理想信念:华为的定海神针。
在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任何企业、个人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华为公司34年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在挑战来临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乘风破浪;
在欢呼声中依然冷静地进行自我批判,才能不断超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