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自子源,江苏盐城人。
体格魁梧,好相貌,人群中一扫,便是他最打眼。
初举孝廉,后补缺当上即丘县长,汉灵帝末年,辞官回家。我猜是不大满意当时的政治风气,然而没过多久,即被广陵太守张超请出来担任功曹。
放着县长不当,偏要给人当秘书,可见是赌着气呢。后文我们会讲到他写给袁绍的那封信,情意深切,慷慨怒放,明显是生了个运动健将的体格,长了副文人士大夫的心肠。
这副心肠通常有两个特点,一容易受伤,二不甘寂寞。故,张超请他来辅佐自己,也算恰逢其时。
臧洪给张超出的第一个主意,是在董卓弑君之后,洪说:“张先生,你家世受皇恩,占有广大土地,如今汉室危难,正是忠烈效命之时。你看你,所辖之地安稳,民士富足,只需一声令下,召集两万人的军队不成问题。你当以此讨伐国贼,为天下人做出表率,这才是大义之举。”
张超想了想,也可能没想,我替他:兵是我的,国贼是大家的,我不好独吞吧。况且也只有两万人,灭董卓纯属妄想,刷一刷存在感倒是可以,于是从其言。
我们此时瞅一眼臧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混在军阀圈里,迟早是要吃亏的。
张超首先去见了兄长张邈,邈问:“我听说你这个太守当得不错,多依靠臧洪出谋划策,这是个什么人物?”
超说:“此人才略智谋都比我强,乃是海内一奇人。”
读书读到此处,心中一凉,被领导捧成这样,等于判了死缓。
不久,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乔瑁也聚于酸枣,大家准备搞个揭幕仪式,庆祝讨伐董卓联盟正式成立。
奇怪了,要打仗为何不拉几个大家伙,比如袁绍之流?可见,不是真的要动武,袁绍来了,还能显出他们吗?
此时的理想主义者臧洪,恐怕心情是激动的,众太守推委一番,居然让他这个功曹做盟主,他居然也就答应了。
臧洪糊涂啊,他以为国家大事,有点责任感的匹夫就可以冲在前头;可他也是清楚的,这个锅他不背下,各位老大更不会有所行动。
那天臧洪等人站在祭坛前歃血为盟,形式好不庄严,一时间天地变色,风雷隐现,誓言入耳,声声激扬,大小官兵,无不涕泪横流,这股万众一心、所向披靡的斗志一直持续到开饭。
次日,各路军马,无人向前,酒肉食尽,回家去也。
竖子终不得与谋。
会盟不成,另做他图,看来张超还是想搞点事情的,可惜起心不纯,才能平庸,再加上运气大概也差了点。那一年,他派臧洪去见大司马刘虞,这人可是个香饽饽,袁绍简直要扶他做皇帝,人家偏不答应,还派田畴去汉献帝面前表白,十足的老实人。这老实人要是见了理想主义者,说不定还真能闹出点动静,可惜,正赶上公孙瓒和他决战,幽州、冀州草木皆兵,走到河间,过不去了。就在这种机缘巧合下,臧洪撞到了袁绍怀里。
初一相谈,袁绍就看出其人才能不浅,遂留做心腹,恰逢青州刺史焦和过世,便让臧洪继任,安抚民心,两年之后,青州盗贼灭绝。袁绍一拍大腿,升他做了东郡太守。
等等,此处有两件事需要交代。其一,臧洪是领了任务出门办事的,事情没办成,怎么就留在他人帐下听用了呢?客观上说,张超惹不起袁绍,留你个把人,不必打招呼;主观上讲,臧洪恐怕也是对张超寒心了,用一句我们现代很常见的话来评价:“这人是好人,却难成大事。”
辞官——打工——再出来做官,一个理想主义者自我打磨的过程,想想就觉得心里一疼。
其二,东郡太守这名号怎么看着有点眼熟?没错,往上翻一页,酸枣小联盟成立之时,东郡太守就在现场,人叫乔瑁,后来被兖州刘岱所杀,这位置就给了刘岱的手下叫王肱,此人小角色,黑山贼一来,吓尿了,亏得曹操领兵拒敌,于是乎东郡太守又归了操。
从来小庙容不下大菩萨,曹操很快就到兖州、青州、徐州去打天下了,东郡这才落到臧洪手里。按说他应该感谢曹操,但是不必,因为操此时正在攻打他的老上级张超。
张超被围在雍丘几乎弹尽粮绝,兄长张邈跟着吕布跑了,开拔之前说超你留在这照顾家眷,没想到,家眷这么吸引火力。
危难之中,张超还有一线希望,他说:“等着吧,臧洪一定会来救我的。”这话除了他,谁也不信。于是张超又说:“臧洪,大义士,只怕他被袁绍控制起来,脱不了身。”到底还是留了个台阶。
臧洪那边情况如何呢?一得着消息先是大哭,光着脚跑出去集合士兵,另一方面向领导请示,希望能再给些兵马相助。
怎么想的这是?袁绍和曹操那时候刚好统一战线,无有出兵的道理。果然这么一耽误,雍丘城破,张超灭族。
臧洪怒了,不怨操而怨绍,立誓绝交;袁绍也怒了,你为私情而废公务,还得理了?别看张超那档子事我没管,你这档子我得好好管管。于是起兵围之,一年之久。
昔日张超被围,还能指望臧洪来救,而今同样的处境换做臧洪,又能指望谁呢?正琢磨不定,袁绍的劝降信到了,晓以利害,责以恩义。
重点在后四个字。
往往有这种人,明明是要大事化小,聪明话说了一堆,眼看对方都要同意了,最后却要骂上两句,仿佛不骂这两句,自己的身份就低了,结果自然谈不拢。
高明人怎么做?要么不和谈,打死为止,要和谈就送对方一个整人情,先舒舒服服把事儿办了,真有别的想法,往后徐徐图之。
袁绍显然不是这种人,在信的末尾,他没有忘记叫陈琳写下“忘恩负义”四个字。
这下臧洪没退路了,如果说之前的反目是因为一时之气愤,那么现在则变成了一世之名节。
还是说说理吧,袁绍不出兵,导致张超身死,臧洪因此恨绍,这是私怨,有本事去单挑,凭什么带着全城士卒百姓给你陪葬?
这种事放在别人身上看得更清楚,陶谦杀曹嵩,曹操血洗徐州,没人劝他,因为都知道名义上是报仇,实际更为扩大地盘;再看刘备为关羽攻江东,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当领导有一个最低也是最高的认识,即获得官方权力,意味着让渡个人自由,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
臧洪也许明白,可是为时已晚,他现在只有灭了袁绍,才能重新剖白自己并非忘恩负义,只是恩怨分明。
不管了,杀红眼就是一笔糊涂账,赢了才有话语权。
臧洪回信,信是回给陈琳看,话是说给袁绍听:
“你讲了那么多大道理,我明白,不是为了我,是为你自己免受殃及。洋洋洒洒写了六页纸,不回你实在不好意思。我,小人物,出来办事,碰巧得权,如今登城远眺,都是昔日好友,摸一摸兵刃,不免伤感。为何?因为袁绍对我,实在不错。只因张超之事,使我丧尽了忠孝之名,不配作为朋友。然而,袁绍若能宽容,也不至于刀兵相见,但我看透了他。君不见昔日韩馥把地盘让给他,却因得皇帝赏识而丧命;吕布前来投奔,不得志要离去,差点被他搞死;刘子璜误了期限,不耍诈都不敢回来。我虽然傻,多少也看出袁绍的心胸。因此,我决定死战到底,维护我的正义。别了陈兄,你笑我即将身死名灭,我也笑你终将默默无闻,各自努力吧,没什么好说的。”
信中,臧洪始终称袁绍为“主人”。
(原文更长,此处仅略表一二。)
袁绍见信,知道没有和解的余地,下令增兵。
臧洪也料到自己下场,对身边人说:“袁绍是个王八蛋,我臧某人讲义气,你们不必陪着我死,快带妻儿出城去吧。”
将士自然要客气三分:“那怎么好意思呢?”
臧洪也不多话,回府牵出小妾,一刀杀却,分而食之,将士感动。
不能不感动,他叫别人带妻儿出城,反而杀死自己小妾,谁还敢走?唯有感动而已。最终城破,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臧洪被活捉。
袁绍问:“服吗?”
臧洪还是那套词令:“天下危难,你不思报国,且有非分之想。我亲眼见你跟张邈、张超称兄道弟,结果还不是看着他们被人屠戮?可惜我没本事,不能杀了你为天下人报仇。”
袁绍本来还想留用臧洪,可是话说到这份上,已无退身之步,只好杀之。在座的有一位叫陈容,看不过去,为臧洪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杀害,人们私下窃议,一天之内杀二烈士,不祥之兆耳。
袁绍心说,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