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酱面
刚刚在手机上看到有北京人发文强调,小时候在外面饭馆里吃的东西里,根本就没有炸酱面。说是炸酱面都是在家里做,各家炸酱的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味。这引起了我的回忆。
我印象里,炸酱面经常在冬天吃,那时候黄酱是在合作社零着买,一般家里吃多少买多少。家里如果想吃炸酱面,就差着孩子去合作社,买两毛钱肉,再买五分钱黄酱。一家四口人这些就够了。但是炸酱面最讲究的是菜码,需要开水烫的主要有:大白菜丝、芹菜末、扁豆末、菠菜末、绿豆芽、泡发黄豆、泡发青豆,生吃的有心里美萝卜丝、黄瓜丝(应季)香椿(应季)青蒜(应季)。
做炸酱,每家都有自己的手艺。主要是肥瘦肉丁,葱姜末炝锅,宽油,肉变色后下黄酱。(也有人喜欢用六必居的干黄酱,用水解了使用)至于炸到什么程度,这个没有定数。经常有人推崇小碗干炸,把酱炸到很干,颜色发黑,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出锅前再放一些生葱末,叫做倒炝锅,这样做味道香。炸酱出锅盛出来后,酱上要有一层油,这样才滋润,面条出锅,可以是锅挑,也可以过一遍凉水,一遍水面不会凉,还是热的。只是利落的很多,不那么黏糊。热面盛到碗里,有了油的加持,面特别好拌。拌面时放一点儿醋,味道更佳。再加上各色的菜码,红红绿绿的菜码,棕色的炸酱,视觉上就让人食欲大开,赶紧拌完,秃噜一大口进到嘴里,肉丁的香味、面的香味,酱的香味,菜码的清香,再来一口蒜,再无所求。
在我的印象里,炸酱面是十分家常的饭,平时只需谁的一句提议,就马上安排上了。区别只是菜码品种的多少,讲究的就多备几样,凑合的就少放几样,仅此而已。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次做炸酱的时候,会多放一些五花肉,有人在视频里说要一斤肉配一斤酱。我觉得这个配比无所谓,全凭您个人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