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慵懒的诱惑,却依然无法消灭人的勤奋。冥冥之中,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个人,还是作为种群的人类,都是在无处不在的慵懒诱惑中,笃定前行的。那些引人走向慵懒的诱惑并非毫无用处,正是它保障了我们肌体必要的休养生息,使我们的心电图示为一条连续的曲线。
一定程度上来讲,自觉并非天然地在我们的心中就生发出来的。它像树木的枝干一样,先是自然而然本能萌发的结果,然后是那些枝叶不断吸收太阳光和养分,不断使自己强大的结果。人的自觉何尝不是如此,人因为偶然的或者必然的原因,天然的显现出对某种品质或某一行为的冲动时,恰如树木枝叶的萌发。而外在环境给予这种萌发的肯定、鼓励和支持,不断的强化着这种萌发的后期生长。当这种对于某种品质的偏好在一个人身上,渐渐结出果实,使他感觉到这一品质的价值时,自觉便形成了。他会在这一偏好上自然生长,越走越远,成为这种偏好的代言人。
我自己早年体弱多病,父亲听从学校体育教师的建议——每天早晨陪我在后院踢腿。一开始,我是抵触的;慢慢的,居然真的身体好了起来;再后来,到了青春期,才发现居然拜这项运动所赐,我自己成了家族之中,个头最高的一个。此时,对于踢腿的自觉算是真正形成了。它一进成为我身上为数不多的优长和力量积淀。
等到我自己有了女儿时,我甚至开始觉得有必要把父亲给予我的,也已“父亲”的名义,传递给自己的女儿。一开始,看到女儿松松垮垮对待这件事情时,我愤怒至极。反复给她讲“人之为人的自觉”也难以见效,当我几乎要拿着戒尺挥向她时,忽然记起,当年父亲曾经也用比戒尺更有效的眼神挥向过自己。我忽然间明白了,自觉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与所处的包括人在内的环境中适应的结果。除非他慢慢地适应,慢慢地从中尝到真正意义上的甜头。否则,自觉只能是施教者的一种天真的想望。
如果不是过于急躁的话,我们真的会发现,所有的生长自然而然的都会向上。
每一个早晨,无论我们怎样的陷入无边的起床困难症,无论我们怎样难以抵御被窝的温暖,怎样无法抗拒在巴拉巴拉手机的冲动,怎样自然而然陷入到自己也无法觉察到的发呆。最终还是会起床,走向自己人之为人的本分——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重新面对自己应当做的工作或者事情。
事实上,真正阻碍孩子发展的不是他最终不得不走上的正确的路。而是他在抗拒和抵触慵懒的过程中消耗掉的太多的青春和时光,唯有此,才会让他在醒悟后的时光里,时常发出“人生苦短”的嗟叹。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慵懒的诱惑,却依然无法消灭人的勤奋。于人类而言,它一文不值;于个人而言,寸光阴与寸金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