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广东省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人杰地灵的县城-佛山市南海县,亦是名人康有为、黄飞鸿、詹天佑的故乡。
因为那时候家乡的商业才刚刚发展起来,所以县城乡村里面都是以务农养殖为生的人民较多。我母亲也是以种植为业,父亲年轻的时候去过江西赣州当兵,退役后分配到广州造船厂当工人。母亲没出嫁前家中有八兄弟姊妹,她是排老大,听她说从八、九岁开始已经在家分担家庭的农务家务的重担,后来嫁到我父亲这边,也同样是要担当家庭里面的农务、家务等繁重的活。由于我父亲跟我妈结婚后还是在造船厂工作居住,听我妈说生完我之后,他就很少在家里住,只是周末回来一下,其他时间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我。在我两岁大的时候,我弟弟出生了,我更加少有机会让妈妈来照顾,连睡觉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睡的,所以我充分享受了有爷爷奶奶的那种幸福的亲情之乐。听我爷爷说,他的父亲就是我太公,是一个商人,所以他从小的时候,有钱送他出去私塾堂读书,所以虽然他是以种植为业,他每天赚到了一点钱,他的爱好就是喝完茶买一份报纸回来看。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我都很好奇他怎么会认识字,因为在他像他那种年龄的人,很多都不会看书,也不认识字的。听我爷爷说,他的父亲就是我太公,是一个商人,所以他从小小的时候,有钱送他出去私塾堂读书,所以虽然他是以务农为业,但是他每天都会买一份报纸回来看,买一部收音机回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听“估仔”-故事。当我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候,他在看报纸,我也装作一个文人雅士一样去看报纸,觉得很好玩,好像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一样,总觉得那个时候爱读书的人就比一般的不认识的字的人,或者是农村里面的人高一等的样子。所以我的学习氛围就从爷爷身上得到熏陶。
当时我父亲那一代人已经有了工人和农民和居民身份的区别。我们镇上的商业也刚刚起步发展,有茶楼、百货商店、小卖部、小百货商店等。我爷爷早上把菜拿到批发市场去卖,然后就去茶楼喝茶。喝完茶,他会买一些点心,例如沙琪玛、菠萝包、烧卖等点心回来给我吃,他特别疼我,所以那时候他就让我感到爷爷的疼爱,同时也感受到了工人、农民和居民的分别,镇上和农村的区别。也看到了农村人种了东西拿去镇区上卖,觉得镇里面的居民、工人不用在地里干活,那么脏,那么累,不用日晒雨淋,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对比,不想当农民的身份,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农民因此也买身份,用钱来买身份,都买了居民的身份,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反而没有人不喜欢农村户口了。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父亲终于从船厂搬回家里住了。他因为当兵的时候养成了军人锻炼的习惯,早上天蒙蒙亮就要起来早练,我从小体质就比较弱,所以父亲也要求我起来跟他一起跑步锻炼。我记忆当中,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每年暑假我妈妈都要带上我到地里帮忙干活,要我帮忙拔草、浇水,无论天气怎么样。除了上学不用上学寒暑假的时候,也要我跟她一起去地里面干活,还分配任务给我非的完成不可。有了妈妈的这种从小的严格要求,也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当我完成了她分配的任务无论完成的效果好与不好都是劳其筋骨过程。特别是面对炎热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天气,仍然要干活的,这种锻炼使我从小就懂得不怕吃苦,从小就得到了一点点锻炼。因为在家里我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在家要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也要我去分担。因为我妈妈干活是干到晚上月亮出来了才回家的。所以每天下午放学后,其他的孩子大多数都结伴去玩,并且玩的很尽兴,但是我就要玩到一半,可能就要顾着回家了,要回家做饭了,无形中就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由于爸爸当时是在广州造船厂工作,他在工作之余也喜欢看书,平时也会带一些杂志之类的书,那时我对父亲带回来的书产生好奇所以一起看这些书,同时也打开了我的阅读的兴趣。当时我父亲买了一辆本田的摩托车,在那个年代有辆摩托车已经算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我父亲由于他有离开家乡去远方当兵的经历,所以他喜欢有时间各地到处去走走。他喜欢开摩托车带我去佛山还有广州这些城市去探望亲戚朋友。逛佛山的老城区,最那时候记得,佛山真是一个非常清洁的卫生城市,所以我父亲也喜欢带我去。去佛山中山公园玩,还有买盲公饼吃,也开摩托车带我去广州清平市场逛去广州的东山龟岗去探望一位亲戚。还在我们家旁边有一个叫三眼桥的火车站,从小就带我坐火车去佛山、广州这些地方,所以从小开阔了我的眼界,对大城市有表面上的一些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