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基源植物:石竹科孩儿参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拉丁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
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
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
蒴果近球形。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药材特征:
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顶端残留极短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的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其间有须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角质样;
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
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色黄白者为佳。
化学成分:太子参块根脂类中含有棕榈酸,亚油酸,1-亚油酸甘油酯,吡咯-2-羧酸-3′-呋喃甲醇酯。
药理作用: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中药药性: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注意: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喜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