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段社死体会联想到的父母关系。
说到父母,这又要回到原生家庭里面去了。我大多数时候是一个特别理智和独立的人,比较要强,也不懂得示弱,所以在亲密关系里我也是一个不会撒娇也不懂得撒娇的人。
小的时候没有觉得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印象里妈妈一直在打麻将,要么就是在凶我,其实她也有很多爱我的地方,但不知为什么留下的印象就是“麻将”和“凶”。这大概也是我比较排斥“麻将”的其中一个原因。后来长大了,妈妈也和我说过,她觉得只要凶的我听话,不找麻烦,不会弄别人就是好的。直到二年级有一次我被摩托车撞了,不敢告诉她,躲在奶奶家的猪圈房边上哭。等到其他同学告诉我妈,她才知道我出了车祸。那个时候我的耳朵已经出血,后来爸爸把我抱去医院的时候我已经有点晕乎乎了。
我爸爸从小不在身边,在外面工作,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的爸爸是做什么的,每次上学看到书上说的父母的职业,我总是一脸茫然,我妈没有工作,天天打麻将,我爸不知道做什么。我也问过妈妈,妈妈也说不上上来,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是出去做工程,在工地里干活。爸爸一年回来几次,他一回来我就有钱用,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大概只能靠带弟弟来赚点我妈的“零用钱”。也不是说她不给我,而是每天都告诉家里没钱,让我省点儿,但是她却可以天天打麻将,于是我有时候就会蹲在麻将桌旁边祈祷她可以赢钱,这样我可能会有零花钱或者有零食吃。
后来读中学了,住校去了,爸妈都在家,我不知道怎么和爸爸沟通,大多数是和妈妈沟通。妈妈好像把我当“姐妹”,只要和爸爸吵架,就找我诉苦,让我一度怨恨爸爸,开始帮着妈妈怼爸爸。也有见过他俩吵架闹离婚的场面,然后问我离婚后,我要跟谁,我一脸无助和茫然。当时家里很多人在劝,我被拉来拉去的,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上了大学,一到放假,室友们都会陆陆续续的想回家,我好像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对家没有什么感觉,如果学校里不清校,我大概可以一直住下去。我那个时候很难理解同学们想家的那种情感,很难理解别人因为想家落泪,甚至看感人电影都不太会哭的那种。脑子就在想:这有什么好哭的?有那么感人吗?这些人是不是太矫情了?
读完大学,如果不是男朋友和我说让我考国编,我也还是不想回家的。后来和父母常住,才依稀有了些家的感觉,而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俩又闹离婚,半夜我妈跟我打电话说把我当“朋友”才跟我说那些话,我哭了整整一夜。大概中年期吧,反正后来又没有离成。我当时很想摆脱家里,去外面,单纯的和男朋友一起。这大概也是我在亲密关系中出于一个比较卑微状态的原因,我太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了,有一个人可以好好爱我,我会愿意付出全部。后来亲密关系也崩了,离婚,带着俩娃又回到了我的原生家庭中。
我害怕、却又要强,硬是把两个孩子都带在了身边。因为我想给我的孩子们一个有爱、有安全感的一个童年。我拼命学习改变自己的认知,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各种不适。父母也能够理解那段时间的我,但还是在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情绪爆发了。说我一个人拖累整个家。这句话让我整整崩溃了1个多月,后来扛不过去了就去做心理咨询,2次以后做了一些调整,终于好起来了。
现在他们没有再说这样的话,我也会有相应的费用给到家里,偶尔自己也能偷个空闲的时间去外面拍个照来自我疗愈一下。他们也会享受2个小外甥在家里的那种天伦之乐,算是这么多年最好的相处吧!
写完以后,我能很清晰的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看见自己在亲密关系里所投射的情感需求,可以看见自己的选择的背后所隐藏的部分。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走出去,两个孩子我也能放得下,我想我会离开这个家,重新再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