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是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这条主要说的是理解和识记的关系。作者认为识记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弄懂了大量的事实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同时识记要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
同时要通过大量的适时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某一规则。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思考这一规则的时候,学生逐渐意识到了他们接触到的其实是一种概括性的真理,这种真理能运用到各种词上,这就是规则。当思考和记忆的统一性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当然这种能力在小学里越早获得越好。这种能力就是思考各种因果的时间的联系。有时学生对于算术应用题不会思考,就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抽象的概括能力,也就没有办法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不会做应用题。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脑力劳动对抽象真理的实际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那么他在算术题中看到的并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以很多学生在应用题上的落后是出了脑力劳动中难以捉摸的缺点的结果。
此外,作者还说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并非是学科之间相互交织的知识点,而最深刻的联系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有时学生在某条规则上犯了许多错误,教师为了消除这种错误,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规则的练习。教师以为学生把规则好好复习一下,再去练习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学生此时是不理解规则的。学生在习得这个规则的时候,也并非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思考得来的。所以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好好复习规则,而应该带领学生重新思考一遍,得到这个规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