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第二部分读书笔记

第5条:“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1、教师为什么感到时间不够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是因为儿童学习有困难。儿童学习有困难,老师为什么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关键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老师们的注意力花在了课堂学习进度和知识的巩固上。又因为学生的“智力背景”不够,教师忽视了“第二套教学大纲”的构建和补充,学生对关键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因而老师觉得时间不够用。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2、什么是关键知识?为什么要有关键知识?你所教学科的关键知识有哪些?(预习思考)

3、 “两套教学大纲”的提出及相互关系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考虑到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1、第一套教学大纲

关键知识: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是学生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2、第二套教学大纲

智力背景:学生学习关键知识的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

3、两者关系

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第一套大纲是对知识的精确把握,第二套知识是对知识的浪漫感受和理解。从知识自身结构将,第一套大纲是本质的。第二套大纲是提供了与此本质相关的诸多现象极其伴随而来的问题。服务于第一套大纲,是理解新知识的背景,不能理解为铺垫性质的知识。

第一套大纲是将教材读薄,第二套大纲是将教材读厚。

4、智力背景只靠阅读建立吗?

苏氏案例1: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苏氏案例2: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

作为语文老师或班主任,我们有考虑过推荐相关图书的原则吗?根据苏氏的两套教学打光,你尝试推荐你所教年级各学科的图书或其他活动。


第50条: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1、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孩子学得越来越多,而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知识?

苏氏认为知识是个复杂的,多方面的概念。复杂性和多方面性体现在哪里?知识首先是概括性的真理;其次是知识的背景即知识背后的事物、事件、现象等等。掌握知识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它们所要求的却是不同的脑力劳动。前者识记后者理解。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因为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

苏氏案例:《测量热度的单位——卡和千卡》这一课题是要把测量热量的单位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是要识记和保持各个数量的依存关系。

在学习《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要理解跟许多历史现象相联系、而又好像是从这一具体事件中抽象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就是:在封建主义的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手工业工场的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并加强了剥削,资产阶级利用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而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等等。教师通过荷兰革命的生动事实而把这些规律性揭示得越深刻,学生去记忆全部事实、细节、详情的必要性就越少。不需背诵,而是按照逻辑本身,就能把关于上述规律性的概念保持在记忆里,而且,记住它们也是很自然的事。

学生负担重,除了背诵那些不需要背诵的东西。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用来掌握那些必须牢牢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时间,也没有加以正确的利用。没有花时间透彻思考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这些规则。

苏氏案例:在教语法的时候,许多教师在刚刚表述了规则和举过几个例子以后,马上就要求学生背熟这些规则。学生们用心地背诵着,也能举出同样是背会的例子,但是他们在书写时照样地出错。在这里,忽略了语法知识的特点,以及(特别不能允许的是)忽略了由深入思考事实向记熟规则过渡的特点。懂得语法——这并不意味着一直记得语法规则。大家知道,有文化的人常常忘记了规则,但是他们终究还是懂得这些规则的。所谓懂得语法规则,意思就是通过无数的活的语言事实而透彻理解了它,这种理解不是一下子、在一堂课上,而是逐渐地达到的。

懂得和牢记住一条规则(要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还取决于这条规则是以何种途径而记住的:是在教师刚刚表述过并且举了几个例子以后马上背熟的呢,还是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而记熟的。如果一条规则是没有经过透彻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硬背下来的,那么,学生可能记住了它,但是却不懂得它,因而就连记忆也是不会牢固的。多年的经验使我们信服:识记语法规则应当是逐渐进行的,这条规则概括的活的语言事实和现象越多,那么识记的时间就应当放的越长。语法课的教学法有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学习教材实质上是跟知识的发展、深化、逐步巩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切不可认为背熟了规则就是懂得了规则。)

2、怎样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在掌握(深入思考)知识的时候运用它们,又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掌握它们。学生的脑力劳动成为创造性的劳动,因而就变得大为轻松了;知识不再是死的“行装”,它们始终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知识之对于学生,好比是一种工具,借助它而去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

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着:第一,把在实际活动中和在掌握新知识时常常要用到的那些概括性的真理(规则、定义、依存性等等)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第二,理解作为这些概括性真理的本源的一般规律性。50


知识这个概念,我们赋予它以很广泛的含义,它确实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有关于周围世界的规律性的知识,也有儿童借助它们而能够进行学习的知识和技能。49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是必须考虑到“知识”这个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第一,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是,要把那些基本的真理(事实、规则、数据、各种各样的说明、依存性、相互关系、定义)经常地保持在记忆里,因为这些东西在生活里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的,如果不会运用它们,不能在必要的时候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需要的东西,那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学习,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和智力劳动。第二,知识的含义是,要理解那些不一定要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要善于运用那些人类所积累的并保存在书籍里的浩如烟海、广阔无垠的知识宝藏。69



一种不好的做法是,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结果使得记忆负担过重,以致在学生的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50


有经验的教师们,都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所讲过的东西和他们在教科书里所读过的东西。检查学生的知识,并不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对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新的因果联系。50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1、为什么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到底怎么超?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原因如下: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有天赋的,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否则那些学生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其天赋和才能的苗头的学生就更加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了。

其次,要防止差生的学业落后的现象,就必须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让能力较强、发展水平较高、天赋较好的学生通过各种学科小组和综合技术小组的活动,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科技晚会、竞赛、陈列橱窗) 等丰富的集体智力生活对学习较差的、比较平庸的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总之,我们实行的原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钻研。正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

苏氏案例:例如,一个七、八年级学生对植物学有爱好,我们就不让他局限于读中学的教科书,而让他学习生物化学,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这种情况对差生的才能的发展也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集体的智力生活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我们深信,如果一个班上有几个学生在研究大纲以外的材料(大纲规定的教材他们早已掌握),在研究现代的科学问题(半导体、量子发电机、电子仪器等),那么这个班上就永远不会出现物理考不及格的学生。如果班上有几个有才能的同学在钻研大纲里并未提到的别林斯基的文艺批评论文,在根据这些论文准备写带有研究性的报告,那么对大纲里像“别林斯基的创作”这样难懂的章节的就近的了解,也会对学习最差的学生在文学学习上有所帮助。有一个有才能的青年研究了卢那察尔斯基和别的学者关于伟大的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论文,写了一篇题为《别林斯基的世界观的演变》的科学报告。现在他在一所高等学校里当文学教师,成了一名青年学者。能力较强、发展水平较高、天赋较好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比较平庸的学生的影响,这是一个经常性的精神交往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种交往中,各种学科小组和综合技术小组的活动,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科技晚会、竞赛、陈列橱窗)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2、“超大纲”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超大纲”?

鼓励天赋好才能高的孩子超出第一套教学大纲的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习。教学中让学生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学习。

(1)学习新教材时候,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理论问题或者新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激发最有才能的学生课外时间继续研究。教师提供各类书刊或者实验器材,让学生阅读、谈论相关知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委托最有才能的学生作研究报告、编辑墙报、写书评,或者举行科技晚会和晨会,给有才能的学生以展示交流的机会。

苏氏案例:我们的一位物理教师是要求学生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学习的。在学习大纲教材的每一节时,他都找出一些理论问题让最有才能的学生去研究。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这些材料,又在课外活动中继续研究。例如,在课堂上学习电学和原子分子理论时,一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研究如下的问题:电流的无发电机生产,热核反应,原生质的属性,水电效应(苏联学者п.A.尤特金的发现),半导体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现代科学已知的基本粒子,宇宙光的起源,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下这些问题,就激发了他们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在科技新闻展览台上,在阅览室、学校图书馆里,在物理研究室里,陈列出一些有关的科学书籍和小册子;科技问题成了学生们谈话和争论的对象,而在争论中不仅辨明了真理,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成熟性。这是超出大纲范围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教师认为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委托最有才能的学生准备报告和学术报告简介,编辑科技小组墙报,写书评等。还举行科技晚会和晨会,让学生演讲和做报告。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钻研。正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

第一套教学大纲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重要条目)

1、请运用苏氏的理论进行解释:为什么一些孩子低年级成绩很好,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苏联学校的一至三年级为低年级,相当于小学。四至八年级为中年级(相当于初中),九至是年级为高年级(相当于高中)】

苏氏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将基础知识(大纲要求)牢固地保持在记忆力,达到牢记终生、随时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程度,知识不能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工具。

(1)小学里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又比较基础,总量也不多,依靠死记硬背,比较占优势,容易取得好成绩。

(2)小学的成绩容易造成一种假相。即比较细心的学生,尽量少犯错误的学生,容易取得高分。而有一些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容易获得高分。因为有创造力的学生的出错率相对较高(因为要不断地探索),而且精力往往不用在细节上。

(3)中学之后,知识总量增加,更依赖学生的思考能力,死记硬背所获得的效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因此一些小学里的优秀生就逐渐落后了。

有人总结出小学里的“第十名现象”,即在小学时,成绩在班级里处于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容易取得成就。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不为了达到100分或争取第一名而把时间过多地耗费在零错误率上,他们往往比较思维能力较强,有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容易取得成就。(魏智渊)


2、教师如何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教师备课就要有长远的眼光,能熟知学生未来一二年里将要掌握的内容和本年级知识的联系,找到要使学生在高一级时顺利学习,他需要在本年度里边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小学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中高年级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要使用“记忆技术”,比如无意记忆、日积月累等方式,让学生养成对词的思考习惯。

其次,作业要带有游戏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词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词语活在生活中。数学教学中低年级要熟练运算,但到中高年级,又不能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谁也不会否认,在小学里,儿童在自己的一般发展上会得到很大的进展,会认识大量的有关周围世界的规律性。但是,在我看来,小学的主要任务,毕竟还是教会儿童学习。


 这是一种什么工具呢?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五至七年级的许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和进行无效的努力,其主要原因正是缺乏运用这5把“刀”的应有的能力,这五种最重要的技能合起来,就构成一个总的技能,即:会不会学习。


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学习的工具有“读、写、算、观察、表达”,总起来说就是学习能力。小学阶段这五种能力不过关,学生到高年级阶段知识水平差,呈现无效学习状态。

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都包括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的时间在内)。二年级要能做到正确书写,四年级要能达到边听讲边做笔记。



令人发愁的是,在许多学生身上,阅读没有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我们看到,许多儿童在读某一段课文时,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阅读过程本身去了:儿童全身紧张,脸上冒汗,生怕把哪一个词读错,他碰到多音节的词就读得“结结巴巴”,实质上不能把这些词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他已经没有剩余的精力去理解所读的东西的含义,他的智慧的全部力量都消耗在阅读过程的本身上去了。可是如果只看这个过程(阅读技巧)本身,那么表面上看来倒是令人满意的。正是这种表面上的“一切顺利”把小学教师们弄迷惑了。


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都包括在课堂上和在家里的时间在内)。



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应当使儿童的手的小肌肉达到这样的训练程度,即在写字的时候能够手不发抖,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意志努力就能正确地写出字母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练习,为了使学生学会足够迅速、准确而无错误地书写,为了使书写成为劳动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劳动的最终目的,那么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应当在练习簿里写过不少于1400—1500页。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单是完成语法和算术作业的书写是不够的。于是教师们开始布置一些专门训练书写技巧和书写速度的作业。而到了四年级,就已经教给儿童靠听觉来感知教师所讲的东西,并要求他们一边听讲一边写笔记了。



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丰富的智力生活)


小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学习”包含着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这些能力就好比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要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在准备担任小学的教学工作时,我力求精确地规定出:哪些东西是儿童必须深刻地识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哪些能力是儿童必须学会的。


现在关于小学生的一般发展问题讨论得很多。当然,一般发展是学习和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这些基本知识,那就不可能有一般发展,因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1、什么是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有什么关系?

一般发展就是不断去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表现为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基本知识就是那些必须识记和牢记的知识,这些是一般发展、掌握知识的基础。但是教师不应当把儿童头脑当成一个装置,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应该通过丰富的精神生活,去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创造的自豪。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1、学生 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是什么?第一套教学大纲是什么?来源?

第一套教学大纲是学生成长的骨架,是学生必须牢固保持在记忆力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的依附。如果这教养的“骨架”是稳固的,学校的整个“楼房”也是稳固的。第一套教学大纲的明确,第二套教学大纲才得以建立。

在苏氏看来,每门学科和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都可以有明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这些知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大纲来制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的语文学科是很难规定出这样的程序的。(读写自动化内容的理解?第三次内容)

我在20年前曾提出一个目标,即规定出:学生在什么时候,在第几学年,第几学季,应当达到一定的教养水平和阶段,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规则、结论、公式、定律),并且牢固地掌握到永远不再忘记的程度。我分析了通常称为中等教育的内容里所包含的全套知识、技能和技巧,好像看到了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的活的血肉依附在上面的那个“骨架”,或骨干。这个骨架就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没有它们就不可能设想有教学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技能: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思考,表达出自己关于所见、所做、所想的思想,阅读,书写等技能。74



我们分析了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明确规定了教养和脑力劳动内容的骨架(骨干)——就是指学生必须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基本知识,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记忆这个知识的仓库。我们分别就每一门学科规定了那些必须永远牢记、不再回头“补课”的规则、概念,公式、法则和其他概括性的原理。这些东西之所以要牢固地识记并保持在记忆里,首先是因为在脑力劳动中要经常地用到它们。用形象的话来说,它们是随手要用的万能的工具,没有它们就无法走进知识的工厂里去。


我把学生在l0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其结果如下:

   1.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3.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4.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5.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6.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7.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9.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11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74

书写自动化的表现:

 学生必须更早地掌握最常用的技能,即掌握复杂的技能和总的来说掌握知识都要依靠的那些技能。当学生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即在读的时候不必考虑读的过程的时候,书籍对他来说就不可能成为知识的源泉。

很明显,在这张表上,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曲线应当是另一种样子。只有学生学会了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读,他的功课就不会及格,学习对于他就不会成为有趣的、有创造性的事。

再往后,学生在读的技能的发展上还应当再提高一步:要学会同时读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而且要思考别的东西,如教师的指示、自己对所读的东西的看法等。这种技能到七年级就很需要了,它在八至十年级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如果学生还不会区分所读的东西中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特别是如果他还没有充分掌握迅速阅读的技能时,那么他能不能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又听懂教师关于怎样阅读课文的指示呢?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现象是随处可见的:学生还不会进行逻辑分析,但是他已经有必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从所读的内容中抽象出结论来了。74


 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在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在四年级完成。到四年级末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应当做到书写迅速、字体稳定,把书写技能掌握到这样完善的程度,以致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不必再考虑单个字母的写法,而把精力用在思考所写的东西的内容和含义上面去。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掌握一边听教师的讲解,同时把思想内容记录下来的技能。这一技能的掌握,要求在第六学年末完成。



掌握写作文的技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在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完成后开始,即从第三学年初开始。第二阶段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六年级时完成。在掌握一个个的技能时,必须实现相互结合的原则:当掌握一种技能正在完成时,就开始掌握另一种技能。新的、较复杂的技能是建立在不太复杂的技能的牢固基础上的。74





第二套教学大纲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重要条目 第二套教学大纲和丰富的智力生活)

1、苏氏的智力生活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苏氏认为,学生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分数以外)、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他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不应当让学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一个人既在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学校中力求建立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集体,如建立各种学科小组,使之成为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在小组里,要讲述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作报告、作综合报导),当青少年给同学们讲述那些真理和规律性的时候,他们抱着珍视的态度,把它们看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而同这些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产生了对于劳动、创造和未来的思考。

对学习困难的男女孩子来说,那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激发他们去阅读,而对他们来说,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


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24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24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对一切都感到厌烦”,正像他所说的,他不愿意总是重复讲同样的东西。学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的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一个人既在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24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1、如何帮助后进生?

苏氏认为,对“后进生”的工作,针对他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我们可以给他提供第二套教学大纲,让他在大量的事实、事件和现象中找到值得惊奇的事物,学会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激发思维的觉醒。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这些书籍和文章要有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能激发学生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苏氏给费佳的习题有什么特点?

苏氏分析费佳的问题所在:我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

你认为费佳的问题在哪里?形象思维未过渡到抽象思维。数学不好该怎么办呢?多一些数学操作游戏。

提出办法:从民间搜集来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起初,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我的帮助下解答出来了。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这一点使费佳感到惊奇。“这么说,这些习题中的每一道,也是可以解答出来的?”——费佳问道。于是,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他把解出的习题抄在一个专门的练习本里,而且在文字题的旁边他还用了画习题的办法——画的有小鸟、动物、植物等。我还给费佳搜集了一套专门供他阅读的书籍,大约有100本书和小册子,可供这孩子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后来又给费佳配备了另一套图书(约有200本)。这一套书,在两年内,除费佳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孩子利用过。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这种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6


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正是前面说过的“第二套教学大纲”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6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苏氏案例:不会做应用题的费佳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为什么要读教科书以为的书籍?

如果学龄初期也就是小学低段经常带学生上思维课,培养观察能力,那么学龄中期和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就比较容易上手。一个对知识感兴趣的孩子,一定能越出教科书的框框,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

其次,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课中。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讲课时候,只打开新知识的一个窗口,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激励着去探索。(超出第一套大纲是不是算到了第二套大纲?不是,是发展学生的天才部分。)

(2)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知识的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强化)

(3)课前。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教学大纲扩充知识的书籍以积累问题。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激发)

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的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个人藏书里,教师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这类图书很多。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阅读这些书籍,也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学懂其他章节。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之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还没有学过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可是已经在读有关这一问题的书,这一点倒是没有任何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这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18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为什么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什么是学困生、后进生?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主要特点就是掌握知识缓慢,学了后面又容易忘了前面的学生。

(2)错误做法:只要求学生读教科书,把脑力劳动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不断地补教材知识。

(3)正确做法:“对后进生个别施教”的工作,经过周密考虑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作为他们学习教材知识的背景,这样不仅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思考:苏氏提供的案例都是以理科学习为主,这些知识点应该是明确的,提供书目也可能相对容易。作为语文的知识点,每个教学点似乎都有某种不确定性,提供背景知识更困难。教师在确定第一套教学大纲和第二天教学大纲可能没有明确将的界限,通过阅读干国祥老师的文字来理解文科的“知识背景”问题是文科老师必须多思考思考实践。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苏氏案例: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特卡琴柯从五年级教到十年级,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来讲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1、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情?


请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每一个学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利用(不是“度过”,而是“利用”)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27

第一个办法就是让阅读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学校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区的工作,你也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在一至三年级,一定要在每个班级里单独建立一个“书籍之角”,在这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的并且使儿童感兴趣的书籍。教师给学生提供“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学生最需要读的只有惟一的、适合他的具体情况的那本书”。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第二个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学校的全体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各种科学—一学科小组。这里还包括让学生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学生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这些仿佛在学校“点燃起许许多多的火堆”,吸引学生去深入钻研各个科学领域。

苏氏案例:

在我们学校里,设有两个“难题室,一个是物理和技术方面的,另一个是生物和农学技术方面的,它们就成了学生智力爱好的发源地。在这里,学生的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两个室的管理人是高年级学生,但是它们对全体(从一年级到十年级)学生敞开大门。学生在这里解决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和生物学方面的任务。例如,我们建议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活动的机械模型,要求在这个机械里用另一个工作部件来代替一个工作部件,并要求这个机械能用来完成好几种劳动操作。在生物学方面提出的课题是:在两年时间内把一块不毛之地变成肥沃的土壤,在上面栽培庄稼并取得收成,为有益的微生物的存活创造条件。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丰富的智力生活)

1、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1)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


2、怎么办?

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1),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那种具有中等能力,勤勤恳恳地想把各门学科都学好的学生的智力生活的情形。他的全副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能在任何一节课上都回答得出。他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然而,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譬如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在九年级和十年级,学生所阅读的东西,则应当比要求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多4至5倍。

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

我感到,企图通过把某些章节从教学大纲里删去又把另一些章节加进来的途径来“减轻”高年级学生负担的做法,是幼稚可笑的。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52



(2)学校里开设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确定学生的个性,了解和发展他的兴趣、爱好、特长。

(3)教会儿童学会学习。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容易地学习,还必须克服知识跟能力之间的脱节现象。苏氏的建议就是要先学会学习,才能获取新知识

(4)改变教学方法,不要求学生背诵教科书,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从细节中进行抽象,去把握整个事件的总的轮廓,从整体上分析完整的课题,去思考一些较重大的带探索性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只有当一个人看见树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他才能对每一棵树形成较完整的表象。没有看见过河,就不会懂得一滴水。52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自我教育  真正的阅读 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为什么有的少年在学完功课以后就在家里待不住了呢?为什么他不肯跟人的最好的朋友——聪明的书本单独在一起度过几个小时呢?为什么总的来说,少年不喜欢一个人独处而很自然地总想跟别的人在一起呢?为什么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少年学生读书读得入了迷,惋惜时间不够用,不能再多读一些好书呢?

1、为什么要有课外阅读?

人生有限,能够读完的书也会有限。少年时代应该在书籍的世界中度过。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开放“思考之室”。阅览室取名是为了强调书籍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思考之室”成了一个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策源地。

有意识地选择思考之室的位置。“设在被白雪覆盖的果园中间的明亮舒适的房间,傍晚的暮霭,繁花盛开的草木,树叶的轻微的沙沙声,晚霞——这一切都加强了审美的感受性,加强了词的美感。”然后开展表情朗读。

开放日集体阅读英雄故事,指导学生写读书日记。激励学生与书籍交往,找到“自己的书”,为自己的命运激动,获得智力的和审美的享受的幸福。名人传记书橱放着几十种关于英勇无畏、精神坚强的人们的书,这都是一些宁可牺牲生命而不肯背弃真理和自己的信念的人物。英雄人物的传记是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少年一边读有关英雄人物事迹的书,一边对照衡量自己,与自己对话,吸取最宝贵的心灵财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如何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必须把握一条心理学规律:只有那种不一定要识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解剖”的东西,才能最有力地用来跟自己对照,并且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反映出来。

因此为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他与书籍的精神交往成为一种乐趣,那么他并不以识记为目的的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精神振奋和受到鼓舞的情绪越强烈,就会有越多的知识由不随意注意和无意识记进入人的意识。当少年在“思考之室”里读过几本书而体验到认识的乐趣以后,他的精神受到鼓舞,乐于以创造性的活动为背景,来阐明抽象的真理。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

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是指去接触最美妙的文化领域,体验到一个深知文化财富的真正价值的人是多么胸襟宽阔。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过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也决定着青年人的观点和情感的形成,决定着他对自己的义务的态度。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不仅是指规规矩矩、认真努力地完成功课。一个人可能以不坏的、甚至是“优秀”的成绩从学校毕业,但他可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智力生活的世界,没有体验过与书籍交往的巨大乐趣。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是指去接触最美妙的文化领域,体验到一个深知文化财富的真正价值的人是多么胸襟宽阔。83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3、课外阅读指导的注意事项

在学校为学生打下通过阅读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让自学在少年生活中占有必要的比重,学校的教养与教学才具有教育性。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往,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的愿望,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治理兴趣狭窄,精神生活空虚的问题。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1、如何给学生推荐书籍或者说建立班级学校图书馆?思考你去图书馆是因为什么而选择一本书的?

(1)考虑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公民教育。书目是这些教育的大纲。

(2)书籍内容。关于自然界、人和艺术以及学生集体朗读的书。

(3)具体做法:

A教师通过教育艺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比如,让讲述伟大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书籍会影响青少年的理智和心灵,成为他们生活的榜样。当学生渴望读书,体会到读书的欢乐的时候,不随意识记活跃。同时,中小学时代读过的书籍决定了年轻人对待他人和生活的态度。拥有这种智力生活的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充实自己,精神生活充满健康的理智和情感,不容易成为问题少年。

什么叫“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书?说一说你的那本“属于自己的书”?

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98


下面是一个学生谈到书籍对他的影响时说的话:“我内心感到惭愧……起初使我震惊的只是主人公的功绩,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一个思想:我自己是怎样的人呢?老师布置在两星期内写一篇作文,可我总是拖拉,直到交作文的限期到了才动手写……我感到愤恨自己。难道我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吗?……在人们面前,我感到好像大家都看穿了我。我下决心不做懦夫懒汉,而要成为真正的人。又布置作文了。我一回到家里,就发愤地当天把它写成。第二天一早起床,把作文誊清。我想让人们在我身上看到一个比过去表现得好的人……”98



B估计学生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学校在特殊的节日里给学生赠送书籍或者经常组织校内外的读书活动、文艺朗读晚会或晨会。让学生尽可能接触更多的书籍、反复阅读优秀书籍。


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逢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先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98

我们学校有一个由学生和成年人联合组成的“读者协会”,它每周为成人和儿童举行一次读书活动。高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书籍合作社”,它在居民中开展普及图书的活动。98

C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个人藏书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作为学生学习教材的智力背景。“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教师在学生发现他最爱的学科就要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时间,为学校阅览室和个别学生选购书籍。


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


每一个教师都力求做到,使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与整套的课外活动(以阅读和小组活动为中心)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学生就自己喜爱的学科所做的摘录和练习,反映出他的阅读情况。98  第二套教学大纲


D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并取得优异成绩,是学生获得自尊心,进入良性的教育循环


可以说,个别青少年之所以肯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门最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这门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是—种强大的精神支柱:由于在心爱的学科上能取得优异的分数,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98


我们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是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9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