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周末陪孩子去上专注课,我发现课程设计是一静一动,动就是陪孩子玩,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玩游戏,我就想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常规操作吗,玩儿也能提高专注力?
后面我观察到有一些游戏确实需要孩子集中注意才能完成,和孩子们一起也有助于提高他的协作能力。于是就想着怎么让他平时玩儿也能提高专注力。
高质量的陪伴,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曾看到家长有激情地想要陪孩子玩耍,而孩子却是兴致缺缺。有时候自以为是的高质量陪伴只是家长的自我狂欢,衡量的标准是看他喜不喜欢。
我们曾连续2周组织集体活动,就是家长自愿带着相识的孩子一起去郊游、爬山或者只是单纯地想要孩子们在一起玩,在爬上的活动中,出乎意料的儿子竟然能来回3个小时不嫌累,还总是冲在前面,要知道他可是不喜欢走路的。和别的小朋友意见相左时,他的表现也比平时大度,甚至回家问他有什么收获,他都能列出一二三来。
我想对于孩子来讲,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父母的参与,他们也需要友谊,需要和同伴一起的快乐时光,没有条件就想办法创造条件。玩儿得好他就少惦记,尽兴了自然会想学了。
兴趣也是玩儿。
知乎有个提问是我们是什么时候对曾经热爱的东西渐行渐远的,有个高赞回答是父母的打压。
如今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基本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抓起,虽然他们会被送去学很多兴趣班,但是随着升学压力,很多父母会觉得总是把时间花在兴趣班上(哪怕孩子很喜欢)都是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殊不知,兴趣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学业的压力已经够大了,给他们一点狭小的缝隙来释放自我又何尝不可。
玩儿不是什么坏事,是孩子的天性,也并不和学习冲突。它不背成绩差的锅,父母也不能凡不好的事都找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