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孩子不再接受简单的权威指令
他们会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这个世界我们是无法偷懒的,父母自己如果对“美”全无体验的话,那么你很难跟孩子产生共鸣,很难站在朋友的角度给他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林曦
这段时间看了一些教育相关的视频,学了一些不错的教育认知,之前自己的一个感受,到了现在,和他人有了一些共鸣,行为影响行为,结果作用结果…
学了心理咨询(入门)一段时间了,然后也有简单练习,这两天一有机会就想尝试一下,有时我也会主动邀请一些人聊,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心中居然装了很多秘密,身边很多人都会讲一些秘密给我听…
除了专业做心理咨询的,我们依然会遇到一个困难:来访者不信任
譬如,遇到一来访者,想要你帮他做决定,正确的做法是拒绝,“这是你的选择,我不能替你做决定”
有些来访者会怀疑的看着你“是吗,心理咨询师都这样么”
这会非常刺痛,就如我现在,每次自己负责的事儿,遭遇怀疑都会快速激起愤怒情绪
什么事儿,在开始阶段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信任值(威望)比较低,然后随着一点点精进才逐渐改善
当我们遭遇怀疑时,会特别容易陷入一种状况:越自证,越可以
想想过去的经历,是不是如此,很多人都聪明的以为:心虚了,怎么越来越不靠谱了…
通常自证方法有哪些呢?同行某某也是这样做的,反馈很赞;别看我年轻,我学了多少年,拿了哪些证,出自某大佬门下;更有甚者,目标全变了,变成了一个说服的过程,这样做的各类理论,依据,案例等
大脑对安全相关的反应是瞬间的,当开始怀疑,那么就难以收拾,所以接下来的自证就会被挖出更多的漏洞,演变为对抗
刚开始的怀疑是咨询同盟的一个小裂缝,而随后自证就让缝隙变大,最终可能导致决裂
前面也提到目标,自证与咨询目标相背,自证越多,促成改变的价值就越低
有人是这样讲的:不要和来访者抢饭吃,就如自证让来访者怀疑扩大信任危机
在咨询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把个人荣辱放在一边,始终遵循促进来访者改变为原则
那么,当真遇到来访者质疑专业能力了,怎么办呢
既然有了质疑,我们依然把目光聚焦在来访者这里,通常有这几类情况
一、来访者质疑你的某个操作、某句话,他有不同的见解;
二、来访者质疑你这个人,担心你的能力经验见识,不足以帮助他;
三、最挑战的,来访者质疑做咨询这件事,没有达到他期待的效果。
继续回顾一下开始,遇到的情况,拒绝帮来访者做决定,之后被怀疑,这时候一般是来访者就事论事,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我在帮你来解决
从想让你帮着做决定,到后面的质疑,来访者一直关心的是,谁能帮我搞定这个问题
所以,我不能帮你做决定但可以一起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回应方式
所以这时候对咨询师来说,之前关于专业与否的质疑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一直在为目标服务
接着是难度再大一些的,来访者坚持不管不顾,继续要求帮忙拿主意,又该如何呢
这时,可以简单处理下压力感,继续秉承“我在帮你”的原则,继续专注于来访者,说“看来这决定还真是难做。这样,你先说说你怎么想的,我看看困难在哪里。
这种真诚的为来访者的态度,可以推进事情发生变化,质疑通常在这个持续过程中一点点消解
这个过程,也需要变通,如遇到质疑:为什么要谈童年,那么尽管知道回溯童年有助于其改变,但来访者没准备好就可以先放一放
接着是更重一点的怀疑,怀疑咨询师本人,又该如何
拒绝了来访者让你帮忙拿主意,之后有了一些沟通,来访者说“你确定吗?我怎么听说有的咨询师是可以给建议的?是不是和经验有关啊?”
这时候质疑转向了咨询师本人,比单怀疑操作或者某个点严重了不少,感受到被激怒和伤害
这时候需要处理自己第一时间想要反驳或者放弃来访者的想法等
其实之前也提到过,来访者找到了你,更深层缘由还是想要改变或者得到帮助
也就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他想要更好的帮助自己
作为服务者,始终需要做的是,讨论如何实现来访者想要的帮助
譬如怀疑咨询师经验不足,可以这样说:“哦,你担心咨询师经验不够。”
是他心里面以为的经验不够,而不是定义为我经验不够
那之后我再问:“如果是有经验的咨询师,可以在哪些地方更好地帮你?”
回到了通过这样沟通,找到更好的帮助方法,聊到来访者想要什么,就问到位了,与咨询师关系不大,关键是来访者想要得到什么,
质疑通常都是来访者从自己角度出发,不是有恶意或敌意,我们越能很好的接纳这部分,那么就越容易激发真诚
最后是最有挑战的,质疑咨询效果,有来访者咨询了几次了,会说:我发现自己没什么变化
通常新手咨询会想到:有没有严格按照任务执行又或者说:你比最开始自信多了
这是一个“我做的没错”的过程,没有效果这个反馈是非常大的一个打击
之前经历过有人带着团队做了好几个项目,全力以赴,最终几乎没有看到产出,这种挫败感和打击让整个团队解散
这时候,我们结合前面提到的一些经历和经验,事情本身依然是,没有变化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是排第二位的,最重要的依然是来访者的改变目标,那么接着就需要看来访者的看法
如:你从这个过程里发现了什么?
把主动权交给来访者,每一个新的发现,都可以是促成改变的地方
还有可能是:我发现做什么也没用。那么就顺着做了的事琢磨,就可以换成::“好,我们来看一看你做过哪些没用的事,将来就不在这些事上浪费时间了,我们做点别的。”这样就回到了改变的轨道上。